
4月13日上午,平远石正镇石正湾热闹非凡,艾草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一场以“传承青韵·寻味石正”为主题的食青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在此举办,活动以春日时令青食材为切入点,融合客家炒绿非遗文化、民俗体验与乡村旅游,全方位展现了石正镇的生态魅力与文化底蕴。
“来客不加菜,莫开八仙桌”。上午8时,活动还未正式拉开帷幕,现场已是人头攒动。来自县城及周边村镇的群众纷纷涌向各美食摊位。此次活动共有来自石正镇18个村(居)的美食摊位参与,每个村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在“青食材科普区”集中展销区,设置了河畔八仙桌,游客们可以在这里免费品尝艾粄、勺菜粄、艾草丸子、折耳根凉拌等30余种传统时令美食。
“这是我们马山村的特色美食——勺菜粄,对孕妇特别好,孕早期反应大的时候吃这个可以缓解,对肠胃也很有好处,一直以来都是我们马山村的传统青食。”来自马山村的王怡婷热情地向游客介绍她们村的特色产品,现场十分火爆。
在石正居委的摊位前,记者看到,由艾青叶制作的果冻清补凉格外受欢迎。“这是我们用艾叶打成汁制作成果冻,再配上水果和椰乳,就变成了一道美味的糖水。”石正居委的工作人员谢惠芳介绍道。
来到青食制作体验区,各村妇女现场教授艾粄、艾草丸等传统美食制作技艺。南台村村民蓝女士创新研发的艾香笋菇青团粄备受好评,“我们选用新鲜春笋和蘑菇,搭艾草汁做成的粄皮,保证食材新鲜。“该产品一经推出就十分受欢迎。
此外,活动特别设置的“青食地图”评选环节成为亮点。游客手持投票券穿梭于各村摊位,最终先锋村的艾草丸、安仁村的茶叶煎鸡蛋、马山村的勺菜粄等十款小吃入选“石正十大青食”。“我从小就吃这种艾草丸长大,今天来参加活动品尝了先锋村的艾草丸,特别喜欢,特别好吃,第一个就投给他们村。”来自石正镇村民王永中表示,这种让游客当评委的形式很有意思,投出的每一票都是对传统美食的认可。
除味蕾盛宴外,文创产品展区同样人气爆棚。融入石正山水元素的青瓷餐具等20余款文创手信琳琅满目,吸睛无数。通过文旅主理人何柏俊的精心设计,石正湾文创产品不仅赋予农特产品独特的美学价值,更成功对接大湾区市场,助力打造文化乡村、产业乡村与时尚乡村,让游客将石正记忆“带回家”。
“我们致力于将非遗技艺转化为生活美学,让文化产品真正走进百姓生活。”文创团队主理人何柏俊介绍,团队通过创意设计地方将石正湾文化与现代生活需求相结合,使传统非遗技艺焕发新生,为石正乡村发展注入文化活力。
“我们期望通过青食这一文化载体,让游客读懂客家人‘靠山吃山'的生存智慧。”石正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以草地为席,以天穹为幕,以石正湾为带,以八仙桌聚四方来客,通过“民俗+家风+产业+文旅”的模式,传承食青民俗和客家家风,着力打造石正文化乡村、产业乡村、时尚乡村,进一步提升石正镇知名度与影响力,促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石正镇的客家人将“不时不食”理念演绎得淋漓尽致。立春后,村民们进山采摘艾草、苦笋等时令食材,巧手制作成艾粄、苦笋煲等二十四道青食,契合节气韵律。今年食青文化节创新户外场地,以草地为席、苍穹为幕,八仙桌摆出“客”字造型,桌面铺青绿扎染布,桌脚缠艾草编绳,八仙图案以竹编技艺呈现。游客围坐其间,感受古韵与新潮交融,品尝青食盛宴。席间遵循“长幼有序”礼数,客家故土以本真姿态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