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通过参与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时下在热柘、中行、大柘、河头、上举等镇,8个以工代赈项目正火热推进,激活了就业增收与项目建设双动能,助力乡村振兴。 在中行镇2025年灾毁水毁基础设施恢复重建以工代赈工程施工现场,近二十名工作人员分工协作,忙得热火朝天。 【中行镇村民 易阿姨:一天就有150元,工资也还可以。我也参加了(岗前)培训,和其他村民大家一起。每天也干活,也做得很开心。】 【中行镇村民 沈玉章:主要负责接水管,岗前培训了,工资也十分准时发,我是技工,每天是250元,十分满意。家门口就可以干活。】 该项目抢抓国家“以工代赈”政策机遇,把解决农村自来水短缺问题和提升乡村基建水平同步推进;同时鼓励当地群众通过参与项目劳动实现增收,目前已完成整体工程量的90%, 【项目施工负责人 谢耀东:我们做的项目是以工代赈的工程,做的自来水工程可以解决圩镇和用水问题,以及做水圳的渠道修复工程。所以从8月8号开工做这个水池,水池面就做了150方,目前完成量达到了百分之九十的工程,还有百分之十尽量月底前全部完工,每天保持20人以上做工,基本都是利用本镇内的农村群众,解决劳动力问题,订了合同,岗前培训,要规范化干活。】 同样在大柘镇,工人们顶着烈日,挥锄割草,平整路面,为下来机耕路重建打好基础。该镇采取“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的综合赈济模式,吸纳农村劳动力和其他低收入群体参与工程建设,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大柘镇党委宣传委员 林玲:我们坚持先有群众后有项目的政策导向,成功申报了大柘镇灾毁水毁基础设施恢复重建以工代赈项目,我们的项目通过组织我们本地的脱贫人口、相关低收入人群通过参与我们项目建设,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报酬。】 同时,面对以工代赈村民自建项目的管理难题,该镇则创新构建全周期以工代赈闭环管理机制,以机制创新破解实践困境,确保项目顺利规范推进。 【大柘镇党委宣传委员 林玲:我们项目实行务工闭环管理,通过数字化再加现场签名确认的方式进行一个考勤管理,并每天进行一个公示,我们制订研究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奖励与惩罚并举,树立一个干好干坏不一样的导向。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严格按照政策要求把我们的项目组织好,实施好,确保每一位参与的群众都能劳有所得。】 今年以来,我县精准把握国家以工代赈的政策窗口期,通过构建“县级统筹、镇级落实、村级实施、组级发动”四级体系,重点推进连片农田整治提升和农村“管网、道路、水沟”等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2025年灾毁水毁基础设施恢复重建等项目,全县10个项目成功获得2025年以工代赈中央预算内6441.38万元的资金支持;同时,通过“造血式”的赈济模式,实施“岗前培训+以岗代训”双路径培养,让村民掌握砌筑、混凝土摊铺等技能,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高质量就业,预计可带动1678名群众务工、发放劳务报酬2718.41万元。
主 办:平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粤ICP备05022886号 网站标识码:4414260001
承 办:平远县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粤公网安备 44142602000113号
主 办:平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 办:平远县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426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