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网络安全?它可以很“高大上” 涉及网络病毒攻击、高精尖防御技术等 也可以很“接地气” 关乎密码、手机WiFi、二维码安全等网络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背后也存在着 巨大隐患 9月11日至17日是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关于网络安全,你知道哪些知识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01.《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方面问题的基础性法律,是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建设的里程碑,是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 02.《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 2021年4月27日,经国务院第133次常务会议通过,2021年7月30日,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45号公布,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的行政法规。 03.《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 2021年6月1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是我国数据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也是国家安全领域的一部重要法律。 04.《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 2021年7月5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21年第10次室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同意,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 用于规范汽车数据处理活动,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汽车数据合理开发利用。 05.《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2021年8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11月1日起施行。 是为了保护个人信息权益,规范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促进个人信息合理利用而制定的法律。 06.《网络安全审查办法》 2020年4月13日,《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公布。2021年11月16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21年第20次室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自2022年2月15日起施行。 是为了进一步保障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维护国家安全而制定的部门规章。 07.《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2023年5月2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23年第12次室务会会议审议通过,并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同意,自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 是我国首个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的规范性政策,用于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我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 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 1.什么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是指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国防科技工业等重要行业和领域的,以及其他一旦遭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泄露,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的重要网络设施、信息系统等。 2.怎样认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重要行业和领域的主管部门、监督管理部门是负责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的部门。保护工作部门结合本行业、本领域实际,制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认定规则。 3.制定认定规则主要考虑因素 网络设施、信息系统等对于本行业、本领域关键核心业务的重要程度; 网络设施、信息系统等一旦遭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泄露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 对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关联性影响。 4.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举措 2021年8月17日,国务院公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是落实《网络安全法》要求、构建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体系的顶层设计和重要举措,更是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2022年11月7日,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要求国家标准(GB/T 39204-2022)发布,2023年5月1日,正式实施。 是我国第一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的国家标准,对于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主 办:平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粤ICP备05022886号 网站标识码:4414260001
承 办:平远县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粤公网安备 44142602000113号
主 办:平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 办:平远县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4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