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p手机版

wap手机版

wap手机版二维码

平远发布

平远发布

平远发布公众号二维码

回到顶部

关闭
【方志故事】平远林商翼一家人
时间:2021-06-16
来源: 平远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点击: -

平远林商翼一家人

林绪远(平远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在平远县东石镇凉庭村,有一名望之家。这个家庭在林商翼的引导下,数代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畏险阻,不计名利,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在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各领域都做出了各自的贡献。这个家庭是值得历史记载的。

林商翼——平远新学开拓者

林商翼(1882—1924),字焯基,号鲁传,拔贡生林奏胪之长子,附学生员。曾在县之义方书院设经馆授徒。清光绪末年,两广总督岑春煊设立两广学务处,继设学务处练习所师范馆,培养造就废除科举后办新学的人才。平远由“官绅合选”,派林商翼和曾昭鉴两人入所肄业。光绪三十二年(1906)林商翼、曾昭鉴学成回乡,在县治仁居举办速成师范传习所。经办两届,14人毕业,后停办。接着,林商翼先后应两广方言学堂、广府中学堂(今广雅中学)之聘,任监学。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他又回到家乡,倡设铁民高等小学堂。但“新学”初举,经费困难。林商翼呈请将东石圩过去由商户招标的屠牛税收入,归入学校,得到官府的批准。屠牛税为地方税款,以前一直上缴县府,年收入可观。经他倡导归入铁民学堂后,办学经费有了较固定的收入。继屠牛税收入归入学校后,林商翼又向县府申请将牛皮捐也归学校。这些固定收入,对东石铁民高等小学堂的巩固和不断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一乡为始,众乡效尤,再发展到将市场亭租、屠猪、屠羊等税,同样拨归学校为经费,和各校的田租利息结合,成为平远教育经费来源的两大支柱。平远教育的发展,林商翼功不可没。

清宣统二年(1910年),广东咨议局成立,林商翼被选为本县议员。辛亥革命后,广东省军政府委派他赴南京临时政府任参赞。1912年,广东成立临时省议会,议员改称代议士,规定省内每县一人,由各县旅省法团选出。林商翼当选为平远代议士。

平远东石尖山铁矿储藏丰富,且质量很好,早为日本人垂涎。1913年,经日本人示意,广东都督龙济光拟将其开采权“租”给日本。林商翼知道后,便会同国民党元老姚雨平及住广州的平远同乡,到处奔走呼号,并联络各县议员呈请省议会表示抗议。经多次力争,龙济光鉴于众怒难犯才罢议。林商翼尽力维护桑梓、国家资源的举动,得到全县人士的交口称赞。

民国初年,广东赌风很盛,几乎遍及于城乡。由于赌博给社会带来了不良的社会后果,平远的地方官也曾严令禁止赌博。1917年,广东督军陈炳焜为了筹措军饷,企图通过贿买省议员放松禁案。在“银弹”面前,有一部分议员沦丧了道德,但林商翼等一部分议员却坚持禁赌而拒受贿赂。他的清操正气,为人所敬仰。1919年3月,第二届省议会成立,他再次当选为平远县议员。

林商翼在早年便与当时任省视学的蕉岭人丘逢甲认识,成为挚友。丘逢甲很赏识林商翼的才干,曾写“平阳石窟两庐连,屈指闻名十载前。逆旅相逢如旧好,高风不愧继逋仙”的诗,称赞他和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林和靖等同,以后又将其次女丘淡许配给林商翼的弟弟林震。

林商翼持躬清正、不随流俗,而且性嗜书史,所以常常以私蓄奖励有志于求学而又家境贫困的学生。

1924年,其弟林震在广州病重,乃赴省视疾,并料理其丧事。回家未久,亦因病逝世。林商翼治家严谨,以不贪污、不受贿、不嫖、不赌、不吸鸦片为家规,受人敬仰。

4:林震故居.jpg

林商翼、林震故居


林震——被孙中山誉为“开国勋良”

林震(1886—1924),原名颖翼,号淑慧,别署宿慧,林商翼之弟。林震幼年在乡塾读书,光绪二十八年(1902)赴汕头,考入岭东同文学堂。翌年,回乡应童子试,被取为附学生员。光绪三十一年(1905)秋赴广州,考入黄埔两广陆军中学,与姚雨平、李济深等为同班同学。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该校并入两广随营将弁学堂,嗣又改成广东陆军速成学堂,校址设于广州市大东门外。1907年,林震与姚雨平一起加入同盟会。林震在广东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后,曾任原校区队长,及广东陆军小学学长等职。

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中,广东军政府成立,胡汉民为都督,任姚雨平为广东北伐军司令,林震为高级参谋,赴上海、南京等筹备营房与给养。1912年1月上旬,粤军奉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之命,由南京渡江北伐,林震受命为前敌总指揮,设总司令部于蚌埠车站。固宿之役,粤军大败清兵,乘胜占领徐州。林震以战功晋升为师长。1912年4月,粤军改编为第二十二、二十四师,编为第四军,驻守南京。姚雨平为军长,加上将衔;林震为二十二师师长,授衔陆军中将;李济深为该师参谋长。时民国初立,兵多饷绌,加上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职位,让位于袁世凯,姚雨平便倡裁军解甲之议,得各方响应,遂将第四军全部遣散,林震随被解职。林震解职后回粤,任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校长,造就军事人才甚众,后集广东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的陈济棠便是该校的学生之一。1913年,袁世凯爪牙龙济光任广东都督,林震愤然去职。

1920年粤军回粤后,林震出任粤军总司令部顾问。1922年姚雨平奉派为大本营直辖中央警卫军司令,林震为参谋处长。1924年春,林震因病逝世于广州,享年40岁。一代良将英年早逝,孙中山闻之深表哀悼,手书“开国勋良”四字及“渡江留伟绩,建国纪殊勋”对联树于坟前以表其功,并以金属棺木入殓,归葬于乡。


1:林震.jpg

林震像


林公——社会名流

林公顿(1899—1957),原名振龄,林商翼之子。童年就读于本乡义方学堂。1917年,毕业于平远旧制中学。次年,考进北京大学数学系,后转读经济系。其时,因受黄炎培、陶行知“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便到平民夜校兼任业余教员,直至大学毕业。五四运动前后,认真阅读《新青年》等进步报刊和书籍,思想趋向进步,是五四运动中“火烧曹宅”的32名学生之一,被军警逮捕。1924年6月大学毕业后,由于叔父林震和父亲林商翼在几个月内相继病故,家中却还有年老的祖母,只好回到家乡维持家庭,侍奉祖母。1925年6月,经人介绍出任平远县教育局局长,同时加入国民党。一年后,辞去教育局局长职务。1928年3月,被当时掌握广东政权的李济深委任为平远县县长。

1929年3月,李济深被蒋介石软禁于汤山,林公顿也在当年6月卸任。接着,通过陈济棠部军长黄延祯的关系,在该军六十二师任少校秘书。翌年5月,出任始兴县县长。过了一年多,又去陈济棠部当了两年的中校咨议。1934年,再次出任平远县县长,直至1938年。在任职5年期间,公顿对家乡多有建树。他在绅士中,主张“公理正义”“循理守法”,在农民中,宣传“安分守己”“奉公守法”。他还发布《禁烟、禁賭、禁酿和禁止高利贷》等文告,而且执法严明。他曾在全县160多个保中设立“义仓”,为贫民百姓备荒(仓谷由当地公尝田租和富户捐出)。又兴办邮局,修筑关(关上)柘(大柘)公路和东(东石)铺(新铺)公路平远段(即中村至坝头公路),还在全县设立4个苗圃场,面积80亩,育苗11万多株。1936年,平远遭受水患,损失40多万元。公顿立即向省请赈救灾,以减轻受灾群众困难。

1938年9月,接省政府命令,免除公顿平远县县长之职,“调省府任职”。公顿深感官场尔虞我诈,仕途险恶,决定不去省府赴任,回家隐居。家居期间,他兼任了铁民中学董事长。直至1946年3月以后,他才先后挂任广东省党政训练所主任、省党务视察、第六区党务监察专员、湘南煤矿局专员、省参议员等虚衔。此时,他对国民党当局已心灰意冷,故仍家居为多。

1947年初,林公顿离开隐居多年的老家,到南京、上海、湖南、广州等地游历两年,期间,广泛接触各界故旧和进步人士。1949年,李济深介绍他去香港找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华南负责人张文。在张文的鼓励和支持下,他作出回平远做和平解放工作的决定。1949年2月,他带着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论联合政府》等著作和《共产主义问答》小册子回到平远东石。共产党的武工队员前来与他秘密联系,他以自己的社会地位掩护武工队的活动,在家里接待来往的武工队员,还动员亲房各户把狗杀掉,使武工队员活动不致暴露目标。同时还联系了经常在锅笃里(地名)活动的另一支武工队——梅北武工队,并安排他们到他家附近的学校里吃宿。公顿还将家藏的几支驳壳枪和1000多发子弹主动交给武工队。

林公顿与武工队联系,开展革命活动的情况,被县长黄纯仁觉察。这时,有人劝公顿离开平远,但公顿没有走,却假装受游击队威胁,托人向县长黄纯仁要求给个名义,移住县城。果然,黄纯仁委公顿做“高级顾问”,以为这样可以控制其活动。这样,他到县城(仁居)住在林家祠,采取各种方式,对县长黄纯仁、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陈楷、警察局局长严若寰做劝说工作。严若寰是林公顿的老部下,两人关系密切,终于志同道合。公顿便秘密向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时任国民党兴梅专员李洁之表示,决心和国民党决裂,拥护共产党,走和平民主道路。

1949年5月17日,原国民党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兴梅专员)李洁之在兴宁宣布接受共产党领导。兴梅、蕉岭等县相继解放。5月21日,闽粤赣边纵队第一支队二团、四团部队从梅县出发进军东石,包围了驻在东石建泉祠的国民党平远县保安营第三连。连长冯冠雄,因事先受林公顿的劝说和警察局局长严若寰的暗示,毅然率部起义。22日,林公顿随同二团、四团部队进军平远县城。黄纯仁、陈楷和保安营第二、三连及独立排,于5月21日慌忙向八尺撤退,而严若寰则另择道路,率部下100多人向六吉(地名)方向撤离,22日晨即率部返回县城起义,不费一枪一弹,平远县实现和平解放。由于他对解放平远作出了一定贡献,被委任为平远县军事管制委员会顾问。6月21日,平远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中共梅州地委任命林公顿为副县长。

1949年7月4日,国民党胡琏兵团残部南逃窜扰县城仁居,林公顿与县管会、县府人员及保卫人员八九十人撤离到东石的铁民中学。7月5日晚,被敌人包围,县府人员及保卫排撤退时,公顿跌伤了脚,无法再走,便叫其他人员迅速撤退。公顿一人克服了诸多困难,先后转移到东石丰泰堂、麻塘里、割藤窝和泗水的上際子一带隐藏。在此期间,敌军到处搜捕林公顿的家属,其妻李燕桂与子女分散避难,历尽艰辛,辗转于锅笃里、梅子畲、斗米石等山区。在群众的掩护下,全家大小才幸免于难,但公顿的房屋及家物财产全部被敌人烧毁。9月1日,平远县军管会、县人民政府迁回县城办公,林公顿继续任平远县副县长。1950年3月,任兴梅行署民政科副科长。1952年6月,被开除出队,受到不公正待遇。1957年3月病故。

林公顿一生为人正直,为政勤廉。1982年,中共梅县地委统战部给予他彻底平反。

3:林公顿.jpg

林公顿像


林玮——“给南洋华文教育的平远奇女子

林玮(1908—1980),林商翼之女。林玮身上自幼就有不甘平庸、敢为人先的秉性和精神。林玮早年在时任北京香山医院院长的姑姑林演存的帮助下,在北京读书。1932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教育系,次年春回到广州,先后任广州师范和中山大学附小教师。1935年冬,适有时任马来西亚吡叻女子中学(华人学校)校董会董事长的华侨领袖梁燊南先生回国考察,经友人推荐与林玮相识。梁燊南赞赏林玮年轻有为,才华出众,并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两人商定,林玮若应聘,即聘为该校校长。林玮在一周之后办好手续,随梁燊南南渡,来到人地生疏、无亲无故的吡叻州首府怡保,开创她苦苦追求的事业。

吡叻女子中学是1932年由公立的怡保女子小学改办的。由于是初办,人事复杂,意见分歧,以至风潮迭起,未入正轨。林玮上任后,一方面对所有教职员工从工作到生活关怀备至,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另一方面又通过各种场合,大力倡导敬业精神。作为一校之长,她处处身体力行,亲当表率,廉洁奉公,待人以诚,处事公允,深得教职员工的拥戴。为提高教育质量,她常兼课讲学,十分认真,甚至在小节问题上,也一贯严于律己。全校一改旧日教职员工离散弛疲的状态,而形成团结一致,各尽职责,积极向上的风气。

林玮要求教师发挥积极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整顿教学秩序,严抓课堂纪律;主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要求学生不但要刻苦学习,还要做一个道德良好、品行高尚的人;并严禁学生习尚奢华,培养质朴耐劳的品质,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本之余多参加家务劳动。她还开设手工课程,举办手工成品展览会。同时重视体育和文娱,组织和训练学校各种体育代表队伍和文娱团体。吡叻女中的田径队、篮球队曾蜚声大马,备受推崇。

通过全面改革治理,不到一年,吡叻女中面貌一新,上至社会贤达,下至普通群众,无不为之啧啧称道。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海外华侨积极支持祖国抗战,掀起抗日救国高潮。当时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倡导组成抗日筹赈机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筹集资金,支援祖国抗战。林玮倾尽全力,积极响应。她带领师生走出校门,向广大侨胞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领导全校师生开展筹赈活动。她在教务会上提出并议决教职员工每月捐献薪金百分之十,学生则自由捐献。每逢纪念日、节日,组织颇具规模的各种特捐、义卖活动,如卖花、卖食物、拍卖学生手工艺作品等。由于师生们热情高涨,筹集的款项数额相当可观。学校将所捐款项悉数上交“南侨总会”,支援祖国抗战。

1941年秋,日军入侵,马来西亚沦陷,学校停办。此时的林玮曾考虑北返神州,报效祖国,但终未成行。怡保沦陷一年后,日本侵略者指令复办学校,并诱林玮继续出任吡叻女中校长。林玮胸怀民族大义,毅然不就。她一面托词称疾,无力办校,一面在学生家长的协助下,与学校另一位女教师一起逃离怡保,避居于偏远山村。

抗日战争胜利后,林玮回到怡保。久经战乱,昔日美丽的女中校园满目荒凉,百废待兴。在她的带领下,全体同仁团结协作,经过短时间艰苦紧张的筹备,于是年11月复校开课,吡叻女中又获得新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断传来祖国政局稳定、社会安宁又百废待兴急需建设的消息。林玮出于一贯爱国的真诚,萌生回国参与建设的心念。加上当时马英当局对新成立的中国政府持敌对态度,作为知名华人的林玮为马英当局所不容。思虑再三后,林玮最终于1950年底向校董会递出辞呈,并于次年春天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林玮回国之后,曾在北京受到李济深、何香凝的接见,旋即返回广州,先后出任广东省教育厅主任科员、科长,广东师范学校教务科长兼教材科长,广州市第三十二中学副校长等职,直至1972年退休。林玮专于事业,终身未婚。1980年因心脏病去世,享年72岁。


林士谔——航空自动控制专家、航空教育家

林士谔(1913—1987),又名粤龄,林商翼之侄。幼年在家乡读完小学。1925年以后,先后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1937年,公费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师从陀螺仪表专家德雷珀博士。在学习期间,以解释无线电高度表地面测试现象设计原理的《驻波理论》,获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硕士学位。以《飞机自动控制理论》获航空科学博士学位。该论文中提出的“高阶方程劈因解法”,被誉为“林土谔法”。这个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方法至今还被有效地运用,并被收录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航空航天卷》。1939年,林士谔立志航空救国,毅然从美国回来,任当时中央航空研究院研究员。1943年,首创膜盒式真空速表,获当时航空委员会颁发的“光华发明奖”。1946年,任厦门大学教授、系主任,从事航空研究工作。

2:林士谔(1913-1987).jpg

林士谔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士谔历任清华大学航空系教授、北京航空学院二级教授、自动控制系副主任兼陀螺研究室主任、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及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还兼任中国航空学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惯性学术学会名誉理事。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1983年任北京市政协委员。林士谔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先后培养了20多名研究生,由其创办和主持的陀螺惯导专业,历届培养的本科生已逾千人。1958年,他领导陀螺研究室从事液浮陀螺反动力调谐陀螺的基本理论与研制工作。为建立飞行控制与导航新专业,先后编写、讲授了《航空仪表学》《自动器元件》《飞机设备》《自动驾驶仪表》《陀螺稳定系统》《惯性导航》《动力调谐仪理论》等教材与课程,翻译《飞机仪表学》《航空电机电器学》《飞机设备》等教科书,主编《陀螺应用理论译文集》2集、《动力调谐陀螺》译文集3集,编写《惯性导航》《动力调谐陀螺仪》,并在《北京航空学院学报》上发表10多篇论文及英文版《具有大气温度修正装置的气压式高度表设计与试飞》等论文。1987年9月27日病逝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终年74岁。林士谔毕生从事中国的航空事业,建立起系统理论,培养出大批人才,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平远县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冯华德:《平远名人传略》,2005年。

3.林东、林玮:《嫁给南洋华文教育的平远奇女子》,《梅州侨乡月报》2020年1月。


注:本文发表于《广东史志》2021年第1期



#编辑:刘莹子

#审核:林绪远

#审定:凌育彬


返回顶部
党政机关 政府网站找错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主 办:平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粤ICP备05022886号    网站标识码:4414260001

承 办:平远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粤公网安备 44142602000113号粤公网安备 44142602000113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主 办:平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 办:平远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ICP备案:粤ICP05022886

网站标识码:4414260001

粤公网安备 44142602000113号粤公网安备 44142602000113号

您已离开平远县政府门户网,接下来跳转至的页面与本站无关。

页面跳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