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p手机版

wap手机版

wap手机版二维码

平远发布

平远发布

平远发布公众号二维码

回到顶部

关闭
平远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远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时间:2022-07-18
来源: 平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点击: -

平远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远县农业

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县府直属和省、市属驻平各单位:

现将《平远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县农业农村局反映。

平远县人民政府

2022年7月18日

平远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

第一节 “十三五”回顾

第二节 “十四五”形势研判

第二章 总体发展思路与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发展目标

第三章 稳产保供,稳住“米袋子”,丰富“菜篮子”

第一节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

第二节 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

第三节 保证蔬菜供应能力

第四章 提质增效,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第一节 脐橙产业

第二节 南药产业

第三节 茶叶产业

第四节 油茶产业

第五节 优质稻产业

第六节 地方特色产业

第五章 围绕农业现代化,加快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第一节 农产品精深加工业

第二节 农产品流通体系

第三节 互联网+农业

第四节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第六章 创新驱动发展,建设现代农业支撑体系

第一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

第二节 坚定推进科技兴农、强化物质支撑

第三节 搭建数字农业体系

第四节 提升为农服务水平

第五节 培养高素质精勤农民

第七章 紧扣绿色生态,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继续做好农药化肥持续减量工作

第二节 大力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

第三节 探索建立农药包装农膜回收机制

第四节 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推广技术

第八章 塑造精美农村,全面推进客家特色乡村建设

第一节 统筹推进乡村规划工作

第二节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第三节 促进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

第四节 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第五节 构建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

第六节 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第九章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动农村体制现代化

第一节 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第二节 稳慎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第三节 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第四节 保障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供给

第十章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脱贫地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第一节 促进脱贫攻坚政策平稳过渡

第二节 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

第三节 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第十一章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保障规划有序实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第二节 强化政策落实

第三节 加大资金投入

第四节 推进依法治农

附表

附图

1.脐橙产业核心区布局图

2.南药产业核心区布局图

3.茶叶产业核心区布局图

4.油茶产业核心区布局图

5.优质稻产业核心区布局图

6.地方特色产业布局图

7.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发展区布局图

8.休闲农业产业布局图

编制依据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化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关键期,也是平远县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打造优山美水生态之星“精致小城·大美平远”的重要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强调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省委省政府周密部署,要求准确把握“精细农业、精美农村、精勤农民”的核心要义。为深入贯彻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要部署,深刻认识和有力应对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准确把握新阶段、新使命、新机遇、新挑战,统筹谋划“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奋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为加快我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指引,特编制《平远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为引领,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央一号文件、《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广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平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平远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为指导,立足我县资源和现状,明确发展思路与目标,部署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强化保障措施,为未来五年平远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指明方向。本《规划》将作为“十四五”时期平远县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的重要依据和指导性文件。

第一章 现实基础与发展环境

第一节 “十三五”回顾

“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县委、县政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省委“1+l+9”工作部署和市委“123456”思路举措,主攻“一城一区一带”,建设“精致小城·大美平远”,有力有序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美贸易摩擦、全球经济下行等一系列不利因素,较好地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回首过去五年,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实现跨越

五年来,我县聚焦经济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69.32亿元增加到77.88亿元,年均增长2.36%;人均生产总值从29367元增加到33103元,年均增长2.42%;农业总产值从18.7亿元增加到23.74亿元,年均增长4.8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5603元增加到22134元,年均增长7.2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3915元增加到19156元,年均增长约6.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2.5亿元增加到32.0亿元,年均增长7.30%。

图1-1 平远县地区生产总值变化图(单位:亿元).png

图1-1 平远县地区生产总值变化图(单位:亿元)

图1-2  平远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图(单位:元).png

图1-2 平远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图(单位:元)

(一)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五年来,我们聚焦统筹融合,城乡面貌发生大变化。梅平高速建成通车,G206、G358改线工程稳步推进,总长约128公里的4条县道及10多条乡道升级为省道,完成新农村公路硬底化345.47公里,完成中小河流治理186公里和万里碧道建设7.4公里,实现行政村村村通自来水全覆盖,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覆盖率达97.5%,1217个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光纤网络覆盖,建成5G基站63个,城乡交通、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基本建成城南新区,启动规划建设城北和火车站片区,平城花园、碧桂园、优山美地等宜居生活圈日益成型,城市更新“微改造”扎实推进,主城区配套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4.3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50.64%。

(二)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五年来,我们聚焦转型升级,产业质效有了大突破。坚持稳增长和调结构相结合,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三次产业结构由16.7:36.0:47.3调整为19.5:27.1:53.4。“十三五”期间,实现第一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1%,粮食产量、产值分别增长13.7%、21.9%。

坚持农业产业持续增长,稳中提质,重推农业规模化、产业特色化、产品品牌化。脐橙、东石花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获评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平远脐橙);积极创建脐橙、南药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5个省级农业标准示范区;认定了11个省级专业村、2个专业镇;实施了16个“一村一品”项目;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数量16个。

坚持三产融合发展。成功举办了4届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2届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以及16届脐橙文化旅游节;建成全域旅游服务中心,获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广东省县(市)域旅游创新发展‘十强’县”。

(三)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五年来,我县每年安排1000万用于扶持特色高效农业,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能力,做大做强脐橙、油茶、南药、优质稻、茶叶特色优势产业。其中,脐橙种植面积2.48万亩、南药种植面积7.8万亩、茶叶种植面积1.53万亩、油茶种植面积12.1万亩、优质稻种植面积14.2万亩,建成36个连片种植500亩以上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了五大产业主导发展的格局,助力打造面向“双区”的“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茶罐子”。产业优势逐渐凸显,其中脐橙、南药产业分别辐射带动9267户、7308户农户参与建设,户均分别增收3000多元、5200多元。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

五年来,我县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积极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截至2020年末,全县共有农业龙头企39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2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全县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89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社21家,市级示范社10家,县级16家。全县家庭农场394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通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工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750人,推动农业农村事业发展。

二、乡村振兴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取得胜利

(一)推进生态振兴,建设美丽乡村宜居环境

“十三五”期间,我县全面建设美丽乡村宜居环境。一是扎实推进农房管控和村庄风貌提升。突出把“两线八镇”沿线村作为重点示范区域全面推进农房外立面改造,并结合美丽庭院建设,推进农户房前屋后、村道巷道、村边水边、空地闲地绿化美化,着力把“两线八镇”打造成为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带。至目前,全县应改造客家民居17401座,已完成外立面改造13996户,完成率80.4%。其中,2020年“两线八镇”及圩镇周边行政村共有3657户完成改造验收。

二是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乡镇通行政村公路改造、村委会通自然村村道路面硬化、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等3类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至目前,全县实现200人以上的332个自然村全面完成村道路面硬化,基本完成1355个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户厕无害化改造普及率达100%,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占比100%。

三是建立长效管护工作机制。制定印发《平远县农村公厕管理暂行办法》《平远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公共场所保洁管理暂行办法》《平远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暂行办法》《平远县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暂行办法》《平远县农村宅基地和村民住房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实行“县建镇管、部门监督、群众使用”,进一步明确建好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职责。

四是探索创新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模式。建立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镇、村项目库会审制度,会审结果视作立项,进一步简化手续,加快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的建设。

(二)多措并举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五年来,我县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按照“一村一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一户多法”的原则,做实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等工作,不断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同时落实住房保障、兜底保障、社会保障和医疗救助及养老保险、残疾人两项补贴和住房保障等政策。至2020年12月31日,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484户3969人实现全部脱贫和退出,全县20个省定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村面貌明显改善,20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基本建成新农村示范村,贫困村党支部建设得到全面加强,贫困村“后队变前队”目标基本实现。全县累计筹集并投入帮扶资金1.64亿元(其中累计筹集并投入“631”各级财政帮扶资金5863.1万元),实施户帮扶项目38524个,个人项目53750个,村帮扶项目486个,2020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966元。

三、农业农村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十三五”时期,我县始终把深化改革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扎实推进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政策性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农村金融等改革,有力推动了农业农村创新发展。一是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至“十三五”期末,我县已基本完成了全县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承包地确权面积15.96万亩,占应确权面积15.97万亩的99.94%,共颁发52351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颁证率占应确权户数52720户的99.92%。二是依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在重点做好石正镇省级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管理试点乡镇的落实、推进工作的基础上,认真做好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指导和管理工作。三是积极做好“三资”管理工作。“十三五”时期,我县编制出台了《平远县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同时做好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并指导各镇、村做好成员身份确认、集体资产核资、资料归档,以及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第二节“十四五”形势研判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发力期,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期。我县必须紧跟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大局部署,深刻认识和加强应对内外新形势带来的机遇及挑战,立足新形势,创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五年开局期,我县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发展机遇

(一)乡村振兴孕育发展新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措施。“十四五”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发力期。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国家、省、市对农业农村发展给予前所未有的政策、资金和人才支持。平远县紧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在“十四五”重要时期,大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承包土地、集体产权等制度改革,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三区建设”带来发展新空间

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加速推进,支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系列政策出台,为梅州生态发展区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为平远县在引进项目、争取资金、创新制度、协调发展和壮大特色产业、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为实现与“三区(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试验区、老区苏区)”在农产品供给、乡村旅游、智慧农业等方面合作提供了契机,平远县助力打造“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茶罐子”“油瓶子”,为加速全省“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发展作出贡献。

(三)“双循环”新格局带来发展新契机

当前,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冲击,外需紧缩或呈新常态,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为此,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立足新发展格局,有利于加快现代化市场体系的构建、科技和产业创新体制机制的完善、新型消费体系的转型和塑造,为平远县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助力,有助于优质稻、脐橙、油茶、南药、茶叶等特色优势农产品、服务和产能走出去,提高平远县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四)数字技术变革赋能发展新业态

全球以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方兴未艾。5G、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在“三农”领域广泛应用,农业农村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以“互联网+”“智能+”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创新将成为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强劲动力,数字乡村建设将极大地推动“三农”转型发展,为农业农村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农业农村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农村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平远县克服地域限制,培育线上新业态,促进线上服务业发展,推动全县产业蝶变升级。

(五)农业消费市场转型带来发展新机会

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们对生活品质产生了更高的追求,带来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消费层次的升级。从对农业农村提供的生存必需品需求,扩大到期望农业农村能够提供生活享受品需求。从传统提供优质食品和工业原料,扩大到提供大健康、大休闲、大旅游、大教育、大文化、新能源和新环境等新产品与新服务。大众消费持续转型升级的趋势,给发展现代休闲农业带来了新机遇。平远县农村地区的自然风景、客家文化、有机食品等所具有的优势,在发展新型生态休闲农业、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业方面市场潜力巨大。

二、面临问题

(一)农民持续增收难

“十三五”期间,全县农业经济效益较低。在不少镇、村,农业从主业跌落为副业,非农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日益偏离。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一是土地集约化程度低,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功能力较弱。二是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农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使更多利润流入流通环节,减少了生产领域的直接利润。三是农民创业创收能力弱。经过多年持续的劳动力转移,当前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留守农村务农的农民大多年龄老化、技能单一、信息闭塞、观念滞后,“谁来种田”“谁来养猪”的问题凸显。

(二)农业产业化提升难

“十三五”期间,我县产品深度加工欠缺,产品附加值不高。目前农产品开发利用水平仍然处于初加工阶段,“原料农业”特征较为明显,精深转化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利益联接结机制仍不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农业企业与金融部门融资磋商机制不完善,已成为现阶段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

(三)粮食稳产增收难

农业基础条件薄弱,农业生产面临来自自然灾害、市场、病虫害等各方面的挑战加剧。农民种粮的效益不断下降,粮农种粮积极性不高,导致部分水田“双改单”。土地流转难,限制了种粮企业、种粮大户进行规模化生产,难以形成产业。

(四)基层农业技术力量薄弱,面临农业边缘化风险

虽然政府对“三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政策性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农村资金的实际需求。由于投入不足,农业科技支持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资金来源结构不合理,市场化投入机制不健全,农业科技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失且流失严重,特别是镇一级农业技术力量弱化现象不断加剧,存在逐渐被边缘化的风险。

(五)农村资源要素外流严重

农村人才、资金等资源要素外流,农村空壳化、人口老龄化、村集体经济弱化,农业企业用地、环保瓶颈突出。科技支撑乏力,生态型、循环型农业发展任重道远,严重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第二章 总体发展思路与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使命任务,抢抓“三区”建设重大机遇及“双循环”新格局带来的发展新契机,深入贯彻广东省委“1+1+9”工作部署和梅州市委“123456”发展新举措,坚持农业农村发展总方针,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构建以优质稻、脐橙、油茶、南药、茶叶五大特色优势产业为主,生态畜牧、地方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与流通以及休闲观光农业为辅的现代农业产业布局,构建完善的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大力推进乡村建设,深化农业农村各项改革、促进一二三产业和城乡发展深度“双融合”,培育具有平远客家特色的“精细农业、精美农村、精勤农民”,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夯实基础,推进平远乡村全面振兴。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强化党委抓乡村振兴政治责任,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三农”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农业农村发展上,坚持“四优先”:优先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农业农村的发展;优先在要素配置上满足农业农村的发展;优先在资金投入上保障农业农村的发展;优先在公共服务上安排农业农村的发展。全面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把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根本目的,发挥农民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民意,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育勤劳作、精技艺、有情怀、敢创业的新时代精勤农民,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坚持利用现代化科技进步发展,改造提升乡村产业。瞄准关键技术突破、创新机制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率提高等方面,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生物技术、设施技术、信息技术、加工技术的集成和示范推广,加强基层农技人才队伍建设,夯实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科技基础,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坚持绿色理念引领。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导,坚定不移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尊重、顺应、保护自然,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相协调,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产业发展优势,推进农村生态保护与治理,保障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积极探索城乡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新机制,着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统筹推进城乡之间资源要素均衡配置。坚持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促进三次产业科学布局、合理分工、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形成分工明确、协作配套的城乡产业体系,激发农村发展内在动力和活力。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十四五”时期力争平远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阶段性进展。农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机械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生产经营方式明显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更趋完善;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村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力争到2025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阶段性成果。

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抓好水田垦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到2025年,每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1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粮食年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7.96万吨,粮食生产功能区稳定在9.43万亩以上。

加快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加快脐橙、南药、油茶、茶叶等优势产业发展,培育花生、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壮大。加快脐橙产业园、南药产业园提质增效发展,积极创建茶叶产业园。力争到2025年,五大产业种植面积:脐橙达到10万亩、南药达到10万亩、茶叶达到4万亩、油茶达到12万亩、优质稻达到15万亩,产业优势持续增强。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围绕平远优势农产品资源,集中力量支持脐橙、南药、油茶、茶叶、优质稻等重点加工企业完善产业链,推动新建、扩建农产品深加工生产线,不断提高产业化、规模化水平,建立从种苗供应、生产加工、技术服务到仓储物流、营销推介等环节的全产业链体系。力争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达2.3:1以上。

加快农业杜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公共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试点,建立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基层供销社建设步伐。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经营主体经营体系,促进主体“创业创新”,提升主体活力。力争到2025年,力争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5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达到15家,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达到8家,参与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的农户覆盖率达40%以上。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导,坚定不移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尊重、顺应、保护自然。我县大力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建立农药包装农膜回收机制,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利用,保护和修复农村生态,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到2025年,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0%,形成农业农村经济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加强农业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生产经营者和市场经营者主体责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检测体系、追溯体系和信用体系。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和质量管理,实施“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争创一批“粤字号”农业知名品牌,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力争到2025年,建设规模化示范基地13个,脐橙标准化示范基地3个,创建“粤字号”品牌农产品25个。

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加强脐橙、油茶、南药、茶叶、优质稻等重点产业主要生产环节农机新装备示范推广。加快水产技术推广和渔业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应用,加快发展烘干、仓储冷库、水肥一体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处理等绿色装备技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装备转型升级,实现基地数字化、精细化管理。力争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3.37%,全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建成省级或市级以上农业科技园6个以上。

宜居乡村建设展现新作为。乡村规划布局进一步优化,建设成具有客家特色的美丽乡村,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初步实现,乡村面貌显著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力争到2025年,建设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一批特色美丽示范镇及精品村,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基本建立,乡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农村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表2-1 平远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目标列表

分类

序号

主要指标

2020年基期值

2025年目标值

指标属性







农业高质高效

1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

23.74

30.30

预期性


2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万亩)

20.9

21

约束性


3

粮食产量(万吨)

7.8

7.96

约束性


4

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万亩)

9.43

9.43

约束性


5

高标准农田面积(万亩,累计)

5.88

7.7*

约束性


6

生猪年出栏量(万头)

13

15

预期性


7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60

70

预期性


8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50.87

53.37

预期性


9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

99

≥98

预期性


10

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

2:1

2.3:1

预期性

乡村宜业宜居

11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75

80

约束性


12

村庄内道路硬化占比(%

98

100

预期性


13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

35

65

预期性


14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99

100

预期性


15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98

100

预期性


16

美丽宜居村达标率(%

60

100

预期性


17

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占比(%

80

98

预期性

农民富裕富足

18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

1.40

1.36

预期性


19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156

25600

约束性


20

农村人才及培育高素质农民数量(人次,累计)

750

900

预期性

*注:“十四五”时期高标准农田面积以上级下达高标建设任务为准,新建高标准农田2.7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万亩。

第三章 稳产保供,稳住“米袋子”,丰富“菜篮子”

第一节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

一、落实粮食稳产保供任务

抓好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强化粮食生产稳定度考核,细化分解粮食播种面积,狠抓落实粮食生产任务,确保全县粮食生产保持稳中有增。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措施,巩固双季稻和大豆种植面积。加大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粮食生产托管,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粮食生产的耕、种、防、收等服务。大力推广良种良法,调优水稻品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稻、富硒功能稻、有机稻生产,提升产品档次、丰富产品品(种)类。到2025年,每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1万亩,总产量7.96万吨,粮食生产功能区稳定在9.43万亩以上。

二、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

按照“上下联动、属地管理,全面清理、彻底整治,标本兼治、务求实效”的要求,摸清全县耕地撂荒底数,建立健全耕地撂荒监管长效机制,各镇、村要落实好主体责任,充分履职尽责,做细做实工作,推进落实各项复垦种植措施。做到“宜水稻则水稻、宜旱粮则旱粮、宜经作则经作”,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对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撂荒耕地,坚决依法依规恢复农业生产。实施以奖补和直接实施等方式推动耕地抛荒撂荒整治行动,鼓励土地流转,开展经营主体承包流转撂荒耕地复耕补助试点,支持建设一批撂荒耕地治理示范区,完成撂荒耕地复耕整治任务,把全县的荒地变为致富田、丰收田。2021年完成50%以上存量撂荒耕地复耕复种任务,“消灭”15亩以上的连片可复耕撂荒耕地,到2023年可复耕撂荒耕地全部复耕。

三、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

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控制新增建设占用耕地,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挖田造湖,深入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加强耕地保护督察和执法监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全面落实耕地先补后占、占补平衡制度,建立健全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机制,加快耕地恢复和补充耕地建设。开展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积极推广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以及测土配方施肥等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技术,不断改善耕地质量,实施耕地质量等级变更评价,健全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网络。深入开展稻-烟轮作,实施耕地休耕试点,促进耕地地力恢复和生态环境改善,构建绿色循环发展农田体系。2025年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6%,耕地质量保护率提升技术推广面积达22.5万亩。

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优先支持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区域,集中力量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高质量完成上级下达的建设任务。科学修编县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开展高标准农田整区域推进示范建设,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相结合,重点以土地平整、灌排沟渠、机耕道路、农田林网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补齐基础设施和装备短板,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统筹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强化绿色农田示范。完善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制度,明确县、镇、村各级相关责任,落实管护主体,压实管护责任。加强农田建设监督评价,加强高标准农田利用情况监测。采取投资补助、以奖代补、财政贴息、发行地方债等多种方式,有序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到2025年,新建高标准农田2.7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万亩,全县高标准农田占农田比例达到95%以上。

专栏1 农田建设项目

1.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

“十四五”期间,平远县将投入1.73亿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5年,新建高标准农田2.7万亩,全县高标准农田占农田比例达到95%以上。

2.改造提升农田示范区

“十四五”期间,平远县从优化提升农田基础设施、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水平等方面入手,深挖耕地粮食产能,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和稻米自给率,计划建设改造提升示范区5万亩。

第二节 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

一、加快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加快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支持企业联合农户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养殖品种、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疫病防治、统一无害化处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的模式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示范推进畜牧业标准化养殖。支持规模养殖场开展标准化圈舍建设与改造,更新升级智能化饲喂、环境智能监控、产品自动收集、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先进设施,提升畜禽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二、推进屠宰加工转型升级

提升屠宰加工整体水平,加快小型屠宰厂(场)向现代化屠宰企业转型、调活猪向调肉品转型。支持屠宰企业建设高标准屠宰车间,开展屠宰加工设备、肉品品质检验、环保及无害化处理设施等升级改造,加快推进冷链配送体系建设,补齐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短板。逐步扩大品牌肉、冷鲜肉和分割肉市场比重,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完善从畜禽入厂到肉品出厂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屠宰企业标准化水平。

三、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

大力发展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落实畜禽养殖主体责任,监督和指导养殖场(户)建立、健全粪污处理和综合利用设施。建设若干个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场,淘汰粗放养殖模式,推广节水、节料等清洁养殖工艺和干清粪、微生物发酵等科学高效饲养实用技术,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动构建农牧配套、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促进农牧结合循环发展,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到2025年,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专栏2 畜牧业提质转型项目

1.建设省级优质奶源示范基地

在长田镇建设年提供9000吨省级优质奶源示范基地,不断提升绿色优质乳制品供给能力,加快实现平远县奶业振兴。

2.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建设项目

①完善中南区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八尺动物及动物产品指定通道检查站设施设备。加强平远县生猪和生猪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构建从生猪养殖、运输、屠宰到生猪产品市场销售、食品生产经营的全环节、全链条、全流程质量安全闭环监管长效机制,推进屠宰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②建设一个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场。在平远县畜牧养殖优势区建设一个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场,推进规模化养殖场动物疫病净化工作,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条件和管理水平,促进全县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节 保证蔬菜供应能力

大力推广蔬菜优良品种,积极引进示范和推广各类蔬菜优新品种,不断调整优化蔬菜种植结构,提高蔬菜重要时节应急供应能力。推进品种优质化、作业机械化、设施智能化、防控绿色化、管理数字化,扩大城郊设施蔬菜发展规模,重点加强夏秋蔬菜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特色蔬菜优势,加强商标注册、产地认定、产品认证等相关工作,实施品牌提升工程。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资装备支撑,加强连栋塑料大棚、防寒避雨棚建设,适度发展防虫网室和连栋温室,完善基础设施,重点集成推广壮苗培育、节水灌溉、精准施肥、轻简化栽培等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切实提高蔬菜生产科技水平与综合生产能力。

加快预制菜产业发展,开发营养健康的预制菜,满足人们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一是组建平远预制菜产业联盟,支持预制菜联盟落实统一行业标准、制定行业守则、引导行业良性发展等系列工作,建立客家菜行业标准体系,激发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二是鼓励平远客家菜企业和科研机构联合研发以本地区农副产品和水产品为主要原辅材料的方便菜肴、方便主食、自热食品、即食食品、速冻食品等预制客家菜以及客家菜理料、调味品等,打造预制客家菜示范企业。三是开展平远客家菜名企、名店、名菜、名点的品牌建设工作,支持预制菜企业申报创建“粤字号”农业品牌,并给予奖励;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品牌推介服务平台,打造“客家预制菜”公共区域品牌,打响“客家预制菜”金招牌。四是深入实施“客家菜师傅”工程,加大开展客家菜预制菜名厨培训力度,探索引进人才新路径,夯实预制菜产业发展人才基础,积极扩大宣传推介,不断提高客家预制菜知名度和名誉度,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专栏3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建设项目

1.建设大柘镇蔬菜基地

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在大柘镇建设1000亩蔬菜种植基地,加快产业升级和融合,带动平远县打造成华南地区高标准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优质安全绿色食品

第四章 提质增效,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平远县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多措并举,以“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抓手,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脐橙、南药、茶叶、油茶、优质稻等产业提档升级,把花生、特色水产、三华李等小品种、土特产培育壮大,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大产业。农业产业逐步形成了以“五大优势产业引领,特色产业齐发展”的良好农业发展局面。“十四五”期间,将继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快脐橙产业园、南药产业园提质增效发展,积极创建茶叶产业园,加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平远优势农业产业示范带。

第一节 脐橙产业

一、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产实行“引品种、投技术、行标准、走集约、强品牌”的发展战略,注重脐橙产业生产有产量,有质量,更有品牌,不断提升脐橙农产品附加值。全力推进“全国绿色食品(脐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打造广东省最大的优质脐橙生产基地,打响“广东橙乡”品牌。

二产大力发展脐橙深加工,打造“粤北橙汁加工中心”,以吸引“赣、闽”等省的脐橙鲜果进来加工为主,推动平远脐橙加工业发展,实现以工促产,加快当地脐橙产业提档升级。

三产重研发,通销路。建设平远脐橙研发中心,加大脐橙种植、加工、深加工的技术力量投入。注重提升市场销量,积极对接及开拓珠三角和港澳市场,确保适销对路。谋划建设平远特色水果休闲旅游产业带,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力争到2025年,全县脐橙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良种率达到98%以上,种植、加工产值达10亿元。继续加强脐橙产业园提质增效发展,争取列入省特色优势水果重点县。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柑橘黄龙病的防控体系建设

“十四五”期间,平远县继续推进以防治柑橘木虱为主的柑橘黄龙病防控体系建设。一是通过科学制定补贴政策,推动病株砍伐,加快无病毒苗木的繁育。二是严格执行苗木检疫制度,不让有病苗木流入我县。三是开展统防统治工作,以自然村、行政村、镇为单位,开展“点线面”“统防统治”,以最大限度地控制杀灭柑橘木虱。四是形成“隔离带”,积极引导旧果园、新垦果园及新种果园依地形地貌种植广东速生林木形成“隔离带”,延缓柑橘木虱的蔓延传播。

通过充分利用政府部门的防控资金,不断探索组织高效、技术措施高效、防控效果高效的统防统治防控路径,探索黄龙病防控体系建设,保障全县脐橙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制定及推广平远脐橙地方标准及规程

“十四五”期间,平远县将继续以打造全国绿色食品(脐橙)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全国特色优质农产品安全生产示范县为目标,继续完善平远脐橙地方标准及规程体系建设,推广平远脐橙标准化种植技术,引导生产主体执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平远脐橙栽培技术”“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治技术”等一系列绿色生态生产技术措施,扩大脐橙标准化种植规模,为打造“平远脐橙”特色品牌提供基础。

(三)促进脐橙深加工、休闲旅游等全产业链发展

延长脐橙深加工产业链,开发橙汁、香精油、果酱等脐橙系列产品,同时开发农旅深度融合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以农促旅,以旅带农,谋划建设平远特色水果休闲旅游产业带,形成集脱毒苗繁育、脐橙标准化种植、加工保鲜、橙汁深加工及研发、销售、休闲旅游于一体的脐橙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夯实脐橙产业高质量发展根基。

(四)加强脐橙产业化经营网络建设

加强脐橙专业合作组织、脐橙经纪人等队伍建设和管理,大力推广“专业合作组织+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方式,建设脐橙特色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积极疏通和开拓粤港澳地区市场。

专栏4 脐橙产业建设项目

1.建设1个省级高标准生态智慧脐橙种植基地

建设1个省级高标准生态智慧脐橙种植基地,完善园区内机耕路、采收便道、蓄水池、喷灌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平远脐橙标准化种植技术并执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平远脐橙栽培技术”、“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治技术”等一系列绿色生态生产技术措施,实现平远县脐橙产业转型升级。

2.完善鲜榨橙汁加工生产线

在大柘镇原有鲜榨橙汁加工生产线的基础上,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原料周转库、清洗分拣输送车间、榨汁车间、灌装包装车间、成品冷藏冷冻库和包装物周转仓库等内容,升级脐橙深加工产业链,更好地打响平远脐橙品牌。

3.建设1个脐橙特色农产品开发试验中心

采用“企业+科研院所”的科研与产业化开发模式,开展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黄龙病防控技术试验示范,开展脐橙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及果渣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等方面研究,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第二节 南药产业

一、发展思路和目标

建立长效机制,以仙人草、梅片树柠檬樟、广藿香等传统南药为主导产业,推动南药规模发展,加强南药产业园提质增效发展。遵循“因地制宜,统筹规划;规模开发,注重效益”的原则,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南药标准化发展,强化与科研院校实现院地战略合作,加强科技成果引进及推广为手段,制定地方种植标准及规程,全面提高平远县南药种植水平。大力推动产业延伸,积极引进实力雄厚、科技创新能力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南药精深加工,依靠科研院校的技术力量,进行南药的深度开发。提高中药材生产的产量和质量水平,着力提高南药生产的科技附加值和品牌效应。

力争到2025年,全县南药面积达到10万亩,其中:新种“赣柠1号”柠檬樟1.4万亩、广藿香0.8万亩;全县南药产业产值达5亿元。把南药产业发展为引领平远县现代农业崛起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突破口,巩固省级南药重点县的地位。

二、主要措施

(一)大力推进优质南药生产基地建设

“十四五”期间,平远县将依托省级南药产业园为平台载体,大力推进柠檬樟、广藿香、梅片树、仙人草、灵芝、岗梅等优质南药生产基地建设,以标准化、规模化生态种植为切入点,探索“稻药轮作、以短养长”发展新思路,使南药产业在转型升级、科技成果创新孵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二)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聚集现代生产要素

围绕南药全产业链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在南药新品种培育、药用保健品、功能食品、旅游保健品开发与制造方面实施合作,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突出平台的研发创新,引进吸收、成果孵化、展示示范、金融创新、技术培训、管理服务等功能。

(三)延伸南药产业链条,促进三产融合发展

“十四五”期间,以平远县现有南药深加工产业为基础,依托实力较强企业打造1—2个现代化加工示范基地,引导示范周边农户及加工小厂由传统、粗放的初加工逐步向现代化加工转变,打造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健全的集全产业链上中下游联通等于一体的南药深加工集聚区,带动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产值,促进平远县南药产业升级转型。

专栏5 南药产业建设项目

1.新建6个南药规模化种植基地

以现有的南药种植基地为基础,大力引进中药GAP标准化种植技术,按“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规模化建设南药GAP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在差干、热柘等地新种广藿香0.8万亩;在差干镇、热柘镇、大柘镇等地,新种“赣柠1号”柠檬樟1.4万亩。

2.省级南药产业园(扩容提质)建设项目

以“科技创新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为主题,以创建省级南药产业园(扩容提质)为目标,通过科技力量+产学研合作方式推进南药产业发展。建设检验检测中心、稻药轮作示范基地、南药仓储中心、现代化深加工基地、特色南药康养旅游项目,实现南药产业精深加工、贸易流通、科普宣传等多种产业功能提升,促进全县南药产业向集聚化、融合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推动产业现代化发展,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

3.建设12个南药现代化加工示范基地

在平远县大柘镇、石正镇,建设现代化南药加工示范基地,根据“生产+加工+科技+营销(品牌)”全产业链要求,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发展精深加工为导向,打造集南药精深加工、中药饮片加工、仓储流通、“双创”孵化、展示展销等功能为一体的南药加工流通集聚中心,实现柠檬樟、广藿香、梅片树、仙人草等中药材的精深加工。

第三节 茶叶产业

一、发展思路与目标

按照梅州打造嘉应茗茶的部署,充分发挥山区自然环境优势,大力扶持茶叶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名优茶种植,形成茶叶生产重镇,重点打造东石锅叾、八尺七娘山、石正南台三大主茶区。一是以加强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为抓手,以有机、绿色为目标,标准化种植和加工为基础,产业化经营为手段,大力发展特色名优茶叶生产,打造绿色茶叶优质绿色、精致高端的品牌形象,大力提高平远县茶叶产业的市场美誉度和综合效益。二是以东石锅叾、八尺七娘山、石正南台三大主茶区为依托,发展万亩有机茶叶种植基地,加工名优茶叶,加强茶园、茶厂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建立名优茶产品销售网点,建成集观园采摘、体验农活、休息品茗和娱乐购物于一体的规范化种植万亩连片观光茶园,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平远县茶叶产业。

力争至2025年,全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4万亩,带动农户3000户以上,积极创建省级产业园,巩固省级茶叶重点县的地位。

二、主要措施

(一)推广标准化种植、多元化加工、资源综合加工利用等产业化经营

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借助科技创新动力,做强做大东石锅叾、八尺七娘山、石正南台三大主茶区茶产业。加大良种推广,引进名优茶黄观音新品种的试种及配套技术,扩大有机茶叶生产基地,实施名牌建设战略和产业化经营,进行新产品开发,创建知名品牌。

(二)高标准创建粤字号高标准生态茶园

“十四五”期间,平远县将深入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和省级特色产业园建设,高标准创建一个粤字号生态茶园,建立从茶园到茶杯管理的“6T”标准并实现全链条体系,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和“粤字号”等品牌认证,打造一批知名农业品牌,推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三)茶产业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

选择东石锅叾、八尺七娘山、石正南台三大主茶区,建设4—5个茶产业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按照国际标准,组织开展茶树新品种选育及无性繁殖、无公害标准化栽培、茶叶深加工等方面的研究,提升品牌茶的质量和竞争力,促进茶叶产业发展壮大。

专栏6 茶叶产业建设项目

1.建设1个高标准粤字号生态茶园

在石正镇、八尺镇等地,高标准创建一个粤字号生态茶园,按照有机食品生产标准,推广有机栽培技术,不使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采用生物防治控制,生产中加强对投入品的使用检查和监控,加强茶叶初加工、茶产品精深加工、物流批发、恒温贮藏能力、科研展示等要素集聚建设,促进有机茶产业转型升级,将平远有机茶辐射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辐射全县茶叶创新发展和区域品牌提升。

2.建设1-2个茶文化科普教育基地

在八尺镇、仁居镇建设1-2个茶文化科普教育基地,包括名优茶种植园、茶果套种示范园、产品展示中心、茶研学区、茶乐园、茶博物馆等,加快完善产业链条,突出茶叶加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战略,

3.建设3个茶产地初加工基地

在平远县三大茶叶产区东石锅叾、八尺七娘山、石正南台三大主茶区,打造3个茶产地初加工场地,建设现代化厂房和仓库,购置生产工具和辅助工具,同时配套完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以提高茶叶知名度和创茶叶品牌为目标,开展茶叶产地初加工,延长茶叶产业链条。

4.“”茶标准化联农带农示范区

依托东石镇高山云雾、天然生态孕育出的富硒、原生态产地优势,大力推广平远县主要茶叶倡导产品——作为“梅州八大地方历史名茶”之一的“锅叾茶”。在现有茶叶繁育、高山茶种植基础上,打造一批“锅叾”茶标准化有机种植及联农带农示范基地,与农民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定向投入、入股合作、价格保护等共赢发展试验基地,制定名优茶园评定标准,将示范区建成生产良种率100%,着力打造“优质、精品、名牌”嘉应茶。

5.建设1条茶文化旅游经济发展带

以东石锅叾、八尺七娘山、石正南台三大主茶区为依托,建设一条茶文化旅游经济发展带,联通有机茶产业种植生产、精深加工、品牌推广和销售各个环节,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活、生态的联接,拉长农业产业链,实现城乡资源的有效流通和互动,促进全社会一体化、协同化发展,发展养生产业、休闲农业,打造客家茶文化特色,进一步丰富和提升平远县旅游的品味和内涵,提升平远县客家炒青绿茶之乡、长寿养生之地、高山云雾富硒之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四节 油茶产业

一、发展思路和目标

以平远县被省列为“广东省韩江上游油茶产业带”为契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油茶精深加工为重点,配套建设良种油茶苗繁育基地及万亩油茶高产示范林基地,完善良种繁育、疫病防控、市场监管等配套服务体系,提高茶油产品的品牌美誉度,扩大茶油产量,带动产业发展。形成“种苗、种植、加工”的产业链,把平远县建成全省最重要的油茶种植生产加工基地。

力争到2025年,油茶种植面积12万亩,形成1-2家规模化种苗繁育基地,培育1—2家规模以上油茶加工企业,年产能达2.5万吨,产值达4.5亿元。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油茶良种体系建设,筑牢油茶产业发展基础

加强优质、高产、高抗油茶优良品种的选育和引种试验示范,选育一批高产稳产、出油率高、富含特色保健物质的品种,开展区域试验、配植试验和品种审认定。推广油茶矮化栽培和绿色生产技术,加强整形修剪和土肥水管理,提倡不施用草甘膦等化学农药。巩固油茶优良品种采穗圃和良种繁育基地的建设,扩大良种苗木供应量,保证优良品种的种苗得以有效的推广和普及。

(二)加强油茶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当地农户的栽培技术水平

重点规划在长田、石正、中行、大柘等镇大力发展油茶种植,建立油茶疫病防治体系,积极推广“企业+基地”“企业+农户(合作社)”的现代生产模式,把农户与企业、产品与市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推动油茶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推进油茶产业融合,加强产业规模化经营

根据平远县特色建设油茶小镇、油茶博物馆、油茶主题公园,推广油茶健康饮食、油茶养生理念及体验等,完善产业体系,因地制宜规划构建良种选育、基地种植、技术研究、企业建设、市场开发、营销推广、安全清洁生产、废料循环利用、生态教育、健康养生、旅游观光和历史文化传承等为一体的产业链,促进油茶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依托油茶种植基地推动建设一批油茶文旅休闲、油茶健康养生、油茶林下经济开发等三产融合项目。

(四)推进油茶信息化建设,着力打造优质品牌

鼓励油茶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积极参与“一品一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积极挖掘线上营销,发挥新媒体短视频运营、直播方式引流,展示生产、加工、营销全过程,创造营销新业态。配合“梅州茶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鼓励油茶企业积极参加创建商标品牌。

专栏7 油茶产业建设项目

1.建设1-2油茶良种引进示范基地

选取石正镇、热柘镇等油茶产业基础较好的乡镇,引进高产油茶新品种和良种繁育、标准化种植技术,兴建高产油茶良种繁育及种植示范基地,大力发展高产油茶种苗繁育、科技引进及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示范等,辐射带动全县油茶产业向科技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2.完成2万亩低产低效油茶林改造建设

通过抚育改造、良种良法、整形修剪等多项举措,分类管理,精准施策,力争在2025年完成油茶低改2万亩任务,全面推动平远县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努力实现油茶丰产、高质高效的发展目标。

3.建设1个油茶精深加工基地

在长田镇建设1个油茶精深加工基地,鼓励发展油茶产品精深加工和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利用茶壳、茶饼和茶粕等附加物生产制造洗涤、化妆、肥料等产品,重点推动年产2000吨精炼茶油、及油茶副产物综合利用,研发茶枯粉洗涤包、茶籽精油、沐浴露、洗发露、手工茶油香皂等一系列产品

4.建设1个油茶产业互联网交易综合服务平台

建设1个油茶产业互联网交易综合服务平台,利用“互联网+”,积极挖掘线上营销,充分利用各类展会赛事、丰收节、文化节、电视公益广告、淘宝、抖音、微信等平台和异地商会等阵地的作用,常态化开展宣传推介活动,扩大茶籽油品牌影响力,推广健康饮食养生文化理念。

第五节 优质稻产业

一、发展思路和目标

加快产业标准化、机械化水平。推动有机、绿色水稻发展,稳步提高优质稻良种制种能力,完善产业链条,带动产业延伸。力争到2025年全县优质稻播种面积稳定在15万亩,良种覆盖率96%以上,优质稻种植、加工产值达3亿元。优质稻生产加工基地达到3个。制种总面积达到10000亩,形成全省重要的制种基地县之一。

二、主要措施

积极争取政府扶持政策,完善农田基础设施,积极选育、引进新的优质杂交稻良种,大力发展优质稻、超级稻等品种。建设高产稻、优质稻等水稻高产优质示范基地,加大水稻机插、机耕、机收等全程机械化推广力度,推广测土配方、缓控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生产技术,提高水稻生产的科技化、机械化水平。

积极推动院企合作、院县共建等科研发展模式,鼓励自然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发展绿色、有机水稻生产,提升产品档次和品质,打造全省最大的有机大米生产基地。

加快水稻新品种引进推广和更新换代,完善制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龙头企业优质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进一步做强做大,大力提高优质稻综合生产率和单产水平。

大力推广订单生产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条,重点做大优质稻精深加工产业,大力推广产业化经营,把优质稻产业做大、做强、做精。

专栏8 优质稻产业建设项目

1.建设1万亩优质稻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

在平远县仁居、八尺、大柘、中行等优质稻主产区,重点推动高标准农田改造,完善耕作基础,发展水稻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积极推动全程机械化和公共服务社会化。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行统一培训,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管理,统一收购的方式,与稻米加工企业合作,发展订单生产,建立完善的产、加、销一体化链条。

2.建设1个特种水稻生产示范基地

在泗水镇、上举镇、仁居镇建设特种水稻黑米、禾子谷、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以 “公司+基地+农户”、“产+加+销”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向周边辐射,为农户进行良种良法示范推广。

3.建设1个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基地

在仁居、八尺、河头、中行等镇,积极推动制种基地基础设施完善,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落实解决制种产业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快制种基地发展壮大。

4.平远县丝苗米种植以及大米精深加工项目

建设年产10万吨丝苗米生产线,配套办公楼、科研中心等设施,全力打造示范性的粮食加工基地,实现“原料稳优、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的标准化加工。

第六节 地方特色产业

一、花生产业

(一)发展思路和目标

依托东石镇资源禀赋和原有产业基础,利用东石花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的品牌效应,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互联网”模式,围绕“花生优质品种筛选、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花生精深加工产品开发”等领域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力争到2025年,东石镇花生种植面积达1万亩,产量达600万斤,辐射带动周边2000户以上农民,培育1-2家规模以上花生精深加工企业,年产能达8000吨以上。

(二)主要措施

建设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强示范带动。建设1—2个花生绿色高产高效生产基地,重点示范减施化肥、增施生物肥料等土壤保育技术;推广减施农药及病虫物理防控、生物防控等绿色植保技术,产前、产后防治黄曲霉毒素污染技术等,实现节种、节肥、节药,降低化学残留,减少重金属污染,减少塑膜污染,生产高标准“绿色”花生,增强优质专用花生原料供给能力,提升东石花生产品竞争力和知名度。

发展花生精深加工和全资源化利用。培育1—2家规模以上花生精深加工企业,开展花生油精深加工;支持发展高附加值的花生休闲食品;同时引导平远县养殖场、饲料厂开展花生饼柏替代进口大豆饼柏;引导种植基地与养殖厂等企业结合,开展花生秧、花生壳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开发利用,促进农牧结合、种养循环、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拓展价值链。

发展花生文化产业,形成区域特色。根据东石镇花生产区的资源禀赋,在稳定油用花生生产的同时,探索食用(鲜食和烘炒)、富硒等功能品种种植,形成区域特色,将“东石花生”这一地理标志品牌区域内的花生规模做大,通过挖掘花生故事、包装花生文化、宣传花生品牌,带动东石花生影响力大幅提升,提高平远县花生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二、水产产业

(一)发展思路和目标

重点是抓好龟鳖生态养殖场、澳洲淡水龙虾标准化养殖及产品加工基地、仿野生甲鱼养殖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示范基地,从而带动全县水产养殖业向特色化发展。

力争到2025年,平远县将进一步引导发展特色水产品养殖,计划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5万亩,把特色水产品养殖打造成平远农业的一张亮丽名片,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二)主要措施

建设龟鳖生态养殖及初加工基地。在平远县八尺镇建设龟鳖生态养殖基地及初级产品加工基地,采取工厂化生态养殖方式,推行生态种养,有效提高龟鳖养殖产业化水平,通过成立龟鳖养殖合作社扩大养殖规模、建设龟鳖产品加工厂,开发基地科研、科普、休闲度假等功能,带动更多周边群众参与龟鳖养殖项目。

建设澳洲淡水龙虾标准化养殖及产品加工基地。在平远县长田、石正等镇,建设1—2个100亩以上的澳洲淡水龙虾标准化养殖及产品加工基地,逐步开发龙虾产品,带动全县水产养殖业向特色、高效、环保化发展。

三、三华李产业

(一)发展思路和目标

充分发挥平远县的气候和种植优势,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带动农民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发展道路,同时积极搭建互联网“快车道”,实现增收致富。

力争到2025年,全县三华李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年均产值突破8000万元,三华李专业合作社超10个,把三华李打造成河头镇农业的一张亮丽名片,助推乡村产业振兴。

(二)主要措施

建立三华李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在平远县河头镇建立三华李规模化种植基地,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由公司提供果苗、种植技术、产品推广;农户负责提供土地、管理、采收;以及合作社提供育苗及种植技术指导,帮助周边居民脱贫致富。对三华李产品,由合作社进行集中、统一包装和宣传,着力打造平远县“三华李”种植基地,打造平远县农产品特色品牌。并结合国家新农业特点,创造新的农业旅游景点。

建立三华李互联网展销中心。运用互联网手段,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进行,线上开设平远县三华李新闻直播室,以三华李吉祥物“和和”“美美”作为代言人,以网红带货的形式推动农产品线上销售,以娱乐常态化的形式扩大地标性产品的知名度。线下以展销会的形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消费扶贫。

专栏9 地方特色产业建设重点工程

1.年产8000吨花生深加工自动化生产线项目

“十四五”期间总投入2000万元,建设年产8000吨花生深加工自动化生产线项目。到2025年,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达6000万元,利润650万元,税收90多万元,增加就业岗位50多个。

2.黄喉拟水龟生态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项目总投资3亿元,“十四五”期间总投入3904万元,计划发展60000平方米的黄喉拟水龟生态养殖基地以及基础加工基地。

3.平远县澳洲淡水龙虾标准化养殖及产品加工项目

项目总投入6000万元,“十四五”期间总投入5000万元,计划发展澳洲龙虾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个。

4.建设“稻渔”共生示范推广基地

选择仁居、泗水、河头、石正等镇开展稻田养鱼高产技术试验,“十四五”期间总投入1200万元,计划全县发展“稻渔”共生面积8000亩,其中配套种苗养殖场面积200亩。在保障水稻稳产的前提下,有效促进粮食生产、农渔民增收,为平远县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产业支撑。到2025年,完成8000亩“稻渔”共生示范推广基地建设任务。

第五章 围绕农业现代化,加快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第一节 农产品精深加工业

一、发展目标

农业生产结构更加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整体提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更加稳定的新格局。力争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达2.3:1以上。

二、发展思路

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繁荣为目标,立足平远县资源禀赋,坚持市场导向,优化布局,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推动优势行业和特色行业快速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地域特色农产品加工,支持主产区依托平远县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支持发展适合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初加工,支持县域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联合体,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产业强镇建设。

三、发展重点

鼓励绿色循环农业发展,加快构建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发展渔业和林下经济,优势特色产业,形成产加销结合的产业结构。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全面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整体水平,推动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

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发展多类型产业融合方式,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镇及产业园区等集聚,培育农产品加工专业特色小镇,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第二节 农产品流通体系

一、发展目标

立足粤北,对接大湾区,基本建成以农产品批发中心为核心,零售市场为基础,以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地市场为源头,以互联网+农产品销售为新业态,线上和线下融合,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布局合理、制度完备、高效畅通、安全规范的区域性农产品市场体系。深入推进农产品流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保障本县农产品日常供应和服务大湾区要求出发,实现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与提升。

二、发展思路

充分把握平远县在全省、粤港澳大湾区、粤北片区中的战略定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入推进农产品流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农产品市场主体,推进流通方式创新,完善农产品产销衔接体系,加快流通信息化建设,构建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相适应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促进全县农产品流通产业健康发展。

三、发展措施

面向新技术、新业态的变化,立足粤北,对接大湾区,统筹平远县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建设,持续完善农产品产销衔接体系,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农产品加工仓储、冷链保鲜、物流配送、展示展销等功能齐全的广东供销农产品直供配送平远服务中心。

专栏10广东供销农产品直供配送平远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1.广东供销农产品直供配送平远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农产品直供配送服务中心选址在济广高速平远出入口大柘镇内206国道附近,占地7000平方米,将打造成县供销社拥有自主产权的县域助农服务平台,集农产品销售贸易、仓储配送、农产品展示展销、农村电子商务、信息发布、检验检测等服务功能,提高为农服务能力,并建立完善放心农产品产销对接网络。

第三节 互联网+农业

一、发展目标

互联网与农业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生产经营进一步提质增效,物联网在农业产业园、示范园率先取得突破;建成一批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物联网示范基地;推广一批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大幅提升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休闲农业电子商务水平。农业管理进一步高效透明,初步实现农副产品和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保障食品安全。农业服务进一步便捷普惠,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信息服务、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明显缓解。力争到2025年,“互联网+农业”产业体系完善,农业生产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农产品出城进村渠道通畅,农业电子商务产值大幅提升。

二、发展思路

结合平远县的发展现状,根据产业特色,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实现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创业等环节的融合,培育农产品电商、农业物联网等新业态,全面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培育发展农业信息经济,为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强大创新动力。

三、发展措施

围绕农业生产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的优势,促进种植生产精准化,加快畜禽水产养殖智能化,推进农产品加工的精准化和智能化。支持网络化经营模式,依托电商网络推介平台,有效开发农村市场,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提升网络化农业信息服务,通过移动互联网为农民提供政策、市场、科技、保险等生产生活信息服务。积极创建互联网小镇,充分挖掘各镇的优势资源,优选农业生产、销售、加工、休闲、民俗风情等资源丰富的小镇为中心,构建贯穿农业生产、市场营销、执法监管、信息服务的互联网农业小镇综合体系。

第四节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一、发展目标

乡风文明持续改善,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力争到2025年,创建1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1个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打造1条南粤古驿道精品旅游示范线路。

二、发展思路

以G358线建成通车为契机,紧扣打造红色记忆美丽乡村示范带,完善星级民宿、农家乐、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公厕等配套设施,把龙头景区、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南粤古驿道、旅游特色村、农旅综合体等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打造连线连片精品乡村旅游线路。重点突出省定“红色村”仁居村建设,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支持各类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公益广告等多种方式宣传推广仁居红色旅游。

专栏11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建设项目

1.创建1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示范镇

推动石正镇、大柘镇、仁居镇、八尺镇等地创建1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示范镇,丰富乡村旅游业态、提升水平,打造更多的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推动平远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

2.创建1个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推动上举镇和泗水镇梅畲村、仁居镇仁居村、八尺镇角坑村、大柘镇黄沙村等建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村,精心打造“一村一品”项目,丰富业态、提升水平,打造特色文化和旅游品牌,推动平远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

3.打造1条南粤古驿道精品旅游示范线路

G358线建成通车为契机,紧扣打造最美旅游公路、红色记忆美丽乡村示范带,谋划仁居古镇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推进仁居村省定“红色村”建设,串联差干五指石、长田曼佗、石正南台、中行金穗、中行大河背、八尺角坑、上举相思谷、梅畲田园综合体等景区,活化利用古驿道沿线历史文化遗产,把古驿道打造成为集文脉传承、红色教育、运动健身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特色精品线路,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4.建设1条特色农旅产业带

以国道206和省道S331为联动轴线,建设1条特色农旅产业带,即塔子里脐橙农旅产业园、金星现代农业示范园、罗车葡萄采摘园,两区即湍溪、三达林下灵芝种植示范区、文丰村鹿子坑瀑布田园综合体、建设王老吉高标准仙草生产基地。

第六章 创新驱动发展,建设现代农业支撑体系

第一节 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

压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生产经营者和市场经营者主体责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追溯、信用四大体系。全县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示范点创建,全面建立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健全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衔接机制。实施农业标准化提升计划,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管控,促进产地环境、投入品与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标识等全流程标准化。支持平远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粤字号”品牌认证。

力争到2025年,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建设规模化示范基地13个,脐橙标准化示范基地3个,创建“粤字号”品牌农产品25个。

第二节 坚定推进科技兴农、强化物质支撑

一、支持农业科技创新

完善柔性人才引进等配套政策,加快引进培育高层次农业人才,打造高素质科技创新队伍。进一步深化与农业农村部直属“四大院”以及地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出台《关于扶持新型民营农业科技机构发展的意见》,促进新型民营农业科技机构发展;鼓励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开展科研成果推广有偿服务和科研人员进行技术成果、专利入股;支持科研事业单位、龙头企业、合作社(协会)创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创业孵化基地和博士后科研创新团队,鼓励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相结合,加强农业科技要素集聚,推动农业重要领域科技创新和重点科技项目实施。力争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3.37%,全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建成省级或市级以上农业科技园6个以上。

二、构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依托平远县产业园区,深化农业科技创新引领行动,开展特色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和示范应用,突破特色农产品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畜禽水产重大疫病防控及健康养殖技术。加强与国内先进农业科技交流合作,引进一批先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信息化管理技术及智能装备等,建设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农业科技创新联盟。

与省内科研院所高校开展科技合作,充分发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优势,提升农业产业技术水平。引进和培养一批农业高端技术人才和乡村规划人才,搭建科技咨询、人才培训、投融资服务、企业孵化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推动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打造全国“小微双创”示范标杆。

第三节 搭建数字农业体系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和新动能。

一、构建县级农业基础数据资源体系

创建一个县级运营示范中心,建设县级农业自然资源大数据、重要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农村集体资产大数据、农村宅基地大数据、健全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数据平台。到2025年,平远县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能有力支撑数字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大力扶持面向传统服务业、农村服务业、农电商和工业电子商务的交易服务平台、技术服务平台、中介服务平台发展。巩固壮大电子商务市场主体,积极培育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全面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构建衔接农产品龙头企业、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和农资流通企业的新农业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搭建专业性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发展以电子商务为载体的“直播经济”推动发展“互联网+农业+旅游+社区+文化+金融+培训”的创新型电商孵化项目。开展电商培训,增加建设电商示范点和村级电商驿站。力争到2025年,农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10%以上,达到1.93亿元。

三、加快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

推进平远县种植业信息化、畜牧业智能化、渔业智慧化、种业数字化、新业态多元化、质量安全管控全程化。到2025年,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服务体系能基本融合,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进展。

四、推进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

建立健全农业农村管理决策支持技术体系、健全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数字农业农村服务体系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智能监测体系、建设乡村数字治理体系。

到2025年,平远县管理服务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农业数字经济比重大幅提升,乡村数字治理体系日趋完善。

专栏12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建设项目

1.创建1个益农信息示范社

创建1个益农信息示范社,构建县级基础数据资源体系,进行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推进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到2025年,推动平远县数字农业发展。

2.创建 1个县级运营示范中心

创建1个县级运营示范中心,为农户开展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和培训服务等服务,充分发挥县域农产品信息下行和农产品上行的桥梁纽带作用。

3.建设1个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驿站

建设1个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驿站,加快构建完善县、镇、村三级益农助农服务网络,帮助当地农户和农业企业拓宽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助推乡村振兴。

4.创建1个省级农业科技强镇

围绕“主导产业强、生态环境美、农耕文化深、农旅融合紧”的建设目标,按照“集聚、特色、精品”的要求,创建1个省级农业科技强镇,形成规划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农旅有机融合、绿色循环发展、科技引领创新的现代化特色农业强镇格局。

第四节 提升为农服务水平

一、完善公共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率先建成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的公共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到2022年,新建村级供销社22个,创建省级以上标杆社(镇级供销社)1个,打造具备3项以上服务功能的镇级供销合作社1个,建设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服务示范基地1个,创建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新增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24个,新增建设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4个,带动小农户10000户以上,服务土地面积10万亩以上,农产品购销额达5000万元以上。

加快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建设。广东供销(梅州平远)天柘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建成后库容量达到两万吨,支持建设面向小农户的田头冷库农产品贮藏保鲜设施;构建放心农产品产销对接。参与建设放心农产品产销省级经营平台,统筹整合供销系统农产品生产服务、冷链物流、销售渠道等优势资源,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果盘子”“茶罐子”工程,打造“县级运营平台+区域配送中心+直供基地”的平远供销放心农产品直供配送网络,畅通农产品流通枢纽;完善专业化农资农技服务网络。

完善县镇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提升农产品物流服务水平。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建设12个镇级农村电商示范站和136个农村综合服务网点,满足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需要。

完善农村合作金融服务网络。发挥供销合作社联农带农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网络优势,与金融机构共建“银行+供销合作社+农户”绿色融资通道,共同开展“供银保”支农体系建设,为家庭经营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多种形式金融服务。

开展多样化城乡综合服务,大力开展面向农民的技能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依托省天禾农资公司,共建成立平远县远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可为全县提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农业技术服务与咨询、农业技术推广等服务。

二、培育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

支持供销、邮政、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开展农资供应、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满足农民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高效率的“一站式”社会化服务需求。支持镇村改造传统小商业、小门店、小集市等商业网点,积极发展批发零售、养老托幼、环境卫生等生活性服务业,为乡村居民提供便捷周到的农村生活性服务。至2025年,乡村新型服务业发展体系基本完善,服务水平大力提升。

三、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以重点项目引领,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优化金融服务和企业营商环境,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强做优。积极鼓励企业创建市级、省级、国家级龙头企业。

培育及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农民合作社发展,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农民合作社服务带动能力,鼓励农民合作社利用当地资源禀赋,带动成员开展连片种植、规模饲养,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农业品牌。鼓励合作社参与市级、省级示范合作社建设。

引导家庭农场创建,完善家庭农场登记名录,引导家庭农场创建市级、省级示范创建。积极引导家庭农场开展合作,根据种养品种等行业特点和不同行业、区域的需求,有序组建一批带动能力突出、示范效应明显的家庭农场协会或联盟,逐步构建家庭农场协会或联盟体系。

力争到2025年,力争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5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达到15家,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达到8家,参与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的农户覆盖率达40%以上。

专栏13新型农业经营与服务体系高质量建设项目

1.建设1个生产托管示范基地

通过政策引导、示范带动,培育多元化、竞争充分的农业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组织,高标准、高质量打造1个生产托管示范基地,着力提高平远县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基础。

2.继续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积极开展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家庭农场示范创建。到2025年,争取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5家、省级农民合作示范社达到15家、家庭农场达8家。

第五节 培养高素质精勤农民

一、建立健全高素质农民培育制度

针对平远县农业农村建设对高素质农民的需求,衔接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制度体系,围绕教育培训、认定管理、人才服务和政策扶持四个方面,建立健全平远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制度体系。提高培训便利度和可及性,推广“互联网+”“产学合作”和“职业培训包”等培训方式。分类开展认定管理,重点推动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等农村人才认定工作。拓宽人才服务体系,引入涉农高校、职教中心、专业协会和技术服务公司对平远县农民开展专项技术培训服务。持续跟踪服务农民训后产业发展,开展项目推介、技术指导等延伸服务,集成落实乡村振兴产业贷款、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地方特色农业保险等扶持政策,明确优先承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支持高素质农民发展。

二、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行动

落实省级农村实用人才示范性培训,加强平远县职业农民专项技术技能培训,分层分类实施教育培训计划,推动农民教育培训的提质增效。对村级后备干部、合作社负责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者等经营管理型人员重点开展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提升培训;对从事农业技术服务人员、种养业大户、复转军人、回村创业人员等创业技术型重点开展创业技术培训。面向平远县主导和优势特色产业,通过短期培训、脱产培训、定向培养、继续教育、访问进修等形式,加强对农技推广人员的培养培训。

优化农村专业人才编制管理、职称评聘机制,涉农科技、规划、建设类等专业人员晋升高级职称应有一定期限的服务农村经历。主动向省级衔接和推送“乡村工匠”“乡土专家”“田秀才”,贯彻实施“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乡村工匠”技能提升工程,培育一批乡村工匠、致富能人。

推进乡村科普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融合发展,探索将科普设施纳入农村综合服务设施、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建设中,提升农村社区科普服务能力。遴选推介乡村振兴科普示范基地。

专栏14培育高素质精勤农民重点任务

1.素质提升计划

对县镇村三级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开展素质提升培训。

2.乡村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

对产业带头人、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经营者、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者和农村专业服务型人才等实施技能培养工程。

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建设

积极创建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

4.农村科普教育提升工程

提升农村社区科普服务能力,遴选推介乡村振兴科普示范基地。

第七章 紧扣绿色生态,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继续做好农药化肥持续减量工作

“十三五”期间,制定印发了《平远县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以测土配方施肥为抓手,以推广有机肥施用为着力点,集成推广特色技术模式,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点,全面推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通过建立覆盖全县主要农作物的配方肥体系,指导科学施肥,规范农企合作。2016年—2020年全县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82.01万亩次,主要农作物增产8.26万吨,平均每亩节本增收167元,共节本增收25396万元,共节约化肥施用量2845吨(折纯),至2020年全县实现化肥用量零增长。据相关资料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可以增加0.2—0.4%,碱解氮增加2.9—4mg/kg,有效磷增加0.5—0.8mg/kg,速效钾1.1—1.2mg/kg,2016—2020年推广秸秆综合利用面积100.9万亩次,约可减少化肥用量3956吨。图7-1  2016-2020年平远县全县农业化肥用量(吨).png

图7-1 2016-2020年平远县全县农业化肥用量(吨)

为巩固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成果,“十四五”期间平远县全县土肥水工作要围绕“促增产、提效率、保安全”,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施有机质提升行动;消除障碍因素,实施土壤改良;优化肥料资源配置,改进施肥方式方法,大力推进科学施肥。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大力推广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等科学施肥专业化服务模式;强化水肥高效管理,加大力度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力争到2025年全县耕地质量等级提高0.5个等级以上,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全县主要水果及蔬菜基地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达80%以上。

第二节 大力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

为切实做好“十四五”期间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平远县将大力推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促进全县畜牧业健康发展。

一、合理规划布局

畜禽养殖场应建设在《平远县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划定范围》规定的适度养殖区范围内。

畜禽养殖场在总体布局上应做到生产区、生活区、资源化利用区分开。

二、规范配套建设畜禽粪污收集、贮存、利用设施

养殖场必须实行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污水宜采用暗沟或管道输送,按国家规范配套建设沼气池、储液池、干粪堆肥场、垃圾池等综合利用设施。

干粪堆肥场。每头生猪需要配备干粪堆肥场0.15立方米,其他畜种按生猪折算系数进行折算。

沼气池。每头生猪需要配备沼气池0.2立方米,其他畜种按生猪折算系数进行折算。

污水储存池。每头生猪需要配备污水储存池0.2立方米,其他畜种按生猪折算系数进行折算。

其他要求。设施周围应设置排水沟,防止径流、雨水进入贮存设施内,排水沟不得与排污沟并流。

三、种养结合循环利用

“十四五”期间,平远县将加强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统筹,创建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示范县,创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推进种养结合,鼓励在规模种植基地周边建设农牧循环型畜禽养殖场(户),促进粪肥还田,加强农副产品饲料化利用。综合利用饲草、秸秆等资源发展草食畜牧业,加强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恢复提升草原生产能力。

四、绿化、美化养殖环境

畜禽养殖场所周边应进行绿化和美化,隔离、隔音、防尘和降低养殖异味,形成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五、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争取申报中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项目,探索完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市场机制,打通种养循环赌点,促进粪肥还田,为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打赢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对畜禽粪污无害化全部还田利用的养殖场(户)实行登记管理,不需申领排污许可证。完善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标准,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在种植业生产中施用粪肥,到2025年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六、改变饲养方式,禁止饲喂餐厨垃圾

餐厨垃圾又叫潲水或泔水,其营养成分不确定,容易隐藏细菌和病毒,天气炎热,易产生腐败、变质,极易引发动物疾病,养殖场(户)禁止饲喂。

第三节 探索建立农药包装农膜回收机制

“十四五”期间,平远县将认真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在全县范围内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废弃农膜、化肥农药包装回收利用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建立我县农药包装农膜回收补贴机制。

重点对弃置于田间地头、村庄周围、交通沿线、沟渠河道等区域的废旧地膜和农药包装瓶(袋)废弃物进行集中清理,消除回收盲点,做到不留死角,坚决消除辖区内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瓶(袋)废弃物残留。通过两年努力,在地膜使用主要镇建成1—2个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瓶(袋)废弃物回收网点,初步建立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瓶(袋)废弃物捡拾、收购、转运至回收加工企业再利用的市场化运作体系,使农田和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此外,坚持从源头解决农膜废弃污染问题,一是积极推广农药大包装,有效降低农药包装废弃物产生量;二是加强可降解农膜的新产品示范应用,如市场上使用的新型农膜,将在相对较短时间内被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至2025年,农药包装农膜回收机制基本建立,农业生产污染得到有效处理。

第四节 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推广技术

“十三五”期间,平远县2016—2020年共推广秸秆还田面积100.9万亩次,其中2018年度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土壤酸化耕地治理示范项目在全县12个镇实施推广秸秆腐熟还田技术示范应用面积2万亩,共使用秸秆腐熟剂数量40吨,建设1个总面积达3000亩以上的秸秆腐熟还田核心示范区,设立2个秸秆腐熟还田效果监测点。

“十四五”期间,我县将创建整县秸秆综合利用省级重点县,将大力推广秸秆腐熟还田技术,针对推广秸秆还田的示范点和实施户,指导农机购置补贴及其它优惠政策,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实现增产增收。到2025年,整县秸秆综合利用率得到大幅提升。

专栏15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设项目

1.创建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示范县

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采用“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沼液)”肥料机械化深施等多种有机肥替代化肥模式,通过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打通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渠道,推进“污染源”向资源转化,实现有机肥增量、化肥减施、品质提升、土壤培肥的目标,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

2.创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创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采取生态调控、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和方法,将病虫害危害损失控制在允许水平以下,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农药减量增效,提高绿色防控水平,服务农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3.建立两个病虫疫情田间监测点(稻水象甲、草地贪夜蛾)

配备物联网监测以及数据传输、分析等软硬件设施设备以及太阳能供电工程、围栏、避雷针、光纤网络等,通过仪器实时监测和田间定点监测调查相结合,及时准确掌握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为科学指导防治提供了依据。实施草地贪夜蛾、红火蚁阻截防控行动,坚持分类施策、治早治小、全力扑杀,在关键区域布设阻截带,集成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打造两个重大疫情综合治理示范区,有效遏制扩散趋势和入侵风险。

4.创建整县秸秆综合利用省级重点县

以县域全量利用为目标,探索农作物秸秆还田、离田、加工利用有效模式,形成一批可持续运行的县域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和机制,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土壤提质、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5.创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非畜牧大县)

争取创建中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探索完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市场机制,推进规模养殖场源头减量,培育和发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产业,千方百计扩大农用有机肥利用渠道,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6.创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

争取创建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打通种养循环堵点,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将粪污变成粪肥,促进有机肥科学合理使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深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和农业绿色发展。

第八章 塑造精美农村,全面推进客家特色乡村建设

第一节 统筹推进乡村规划工作

统筹全县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按照省市要求,结合我县乡村建设实际,综合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因素,编制全县村庄规划,引导宅基地集中建设,加强传统村落和村庄特色风貌保护,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结合我县历史文化、人文资源和民俗风情,注重农房单体特色设计,分别按照重新编制、规划调整、通则管理、详规覆盖等四种方法,分期分步分类对现有村庄规划进行优化,提升村庄规划实用性,规划引领建设。2021年建立村庄规划全面优化提升工作台账,完成一批需重新编制的村庄规划。2022年基本完成各镇村庄规划编制,明确村庄规划布局分类。

第二节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回头看,确保2021年全域自然村全面完成任务,进一步巩固提升农村环境基础整治成果。

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力争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成效。

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持续推进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处理利用。统筹建设村庄垃圾收集点,完善村、户收运系统。逐步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专项行动,引导农户就地分类、源头减量,推动资源化综合利用。

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全面提升农村卫生厕所改造质量。引导农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加大农村厕所设施陈旧、老旧化粪池渗漏等排查整改力度,加强农村户用厕所改造。统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改厕,因地制宜配套建设粪污收集利用体系,分类推进粪污分散收集、集中收集或接入污水管网统一处理,突出农牧循环、就近消纳与综合利用。力争到2025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

发挥河长制湖长制作用,实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推进“清四乱”“清漂”常态化规范化,加快推进万里碧道建设。

深入推进洁化绿化美化行动,以公路、河流为线,以农田、山林为面,分类推进村庄道路沿线绿化景观点建设,2021年实现美丽宜居村庭院、沟渠、通道、农田周围等绿化景观连点成线,到2025年全面完成乡村绿化美化。

深入开展农村“三线(供电线、通讯线、广播电视线)”整治,以主干道为重点,到2022年行政村“三线”整治完成率达到75%,到2025年所有行政村完成“三线”整治。

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与管护一体推进,到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设施管护机制基本完善。

第三节 促进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

一、加强全县农房管控工作

全县推进农房管控,坚持规划引领,尊重民愿与体现地域特色相结合,编制具备当地客家特色的民房设计图册,指导民房新建及微改造。认真落实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一户一宅”等规定,加强农村建房全程监管,强化农房规划选址、用地管理和风貌风格管控,加强客家历史文化名村、文物古迹、南粤古驿道、革命遗址等修复保护和活化利用,保护传承客家乡村传统建筑,保持客家特色乡村风貌。2021年完成90%以上、2022年全面完成存量农房微改造。力争到2025年,宅基地违法违建、“一户多宅”得到有效解决,规范有序、管控有效的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建设管理新秩序全面建立。

二、大力提升乡村风貌

大力实施乡村风貌提升工程,率先打造一批风貌突出的各类样板示范带、示范镇、示范点,引领带动全县乡村风貌提升。

一是加快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重点打造八尺—仁居—差干红色记忆美丽乡村示范带、大柘—石正—长田—热柘生态康养美丽乡村示范带、东石—泗水—上举农耕文化美丽乡村示范带。二是建设“五美”示范镇。着力打造河头、中行“五美”乡村示范镇;精致打造大柘镇墩背村天褒楼片区、热柘镇下黄地村、八尺镇凤头村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点。三是全域开展“四小园”和美丽庭院建设。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丰富村容村貌形态,引导形成兼具生产性和观赏性的特色农业景观。2021年70%行政村建成美丽宜居村,30个以上行政村建成特色精品村。力争到2025年,全部行政村建成美丽宜居村,50%以上行政村建成特色精品村,屋前屋后“四小园”建设完成,闲置土地基本得到合理利用。

专栏16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农房风貌管控建设项目

1.创建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

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革命、生活污水革命、菜园革命、能源革命、村庄清洁和民居建设重点任务,创建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

2.建设3条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

重点打造八尺—仁居—差干红色记忆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大柘—石正—长田—热柘生态康养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东石—泗水—上举农耕文化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

3.创建1批特色精品村

打造泗水梅畲、八尺角坑、大柘黄沙、上举畲脑、石正南台等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

4.争取美丽圩镇建设专项改革试点

争取广东省“美丽圩镇”建设专项改革试点,全面实施赋权强镇专项行动,激活经济发展“细胞”,不断推动县镇经济发展,引领带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

5.打造省级乡村风貌示范带

实施公路提升建设工程,建设G358线湍溪至八尺、梅岭旅游公路,提升“四好农村路”,把龙头景区、红色教育基地、旅游特色村、农旅综合体等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加大星级民宿、农家乐创建力度,逐步构建起酒店、驿站、民宿的梯级接待体系,完善厕所、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乡村风貌示范带建设。2025年基本形成“处处是风景、路路是景道、村村是景观”的全域旅游大格局。

6.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

创建一批美丽乡村示范乡镇、特色精品村,争创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

7.打造乡村振兴示范镇

打造石正镇、仁居镇、八尺镇等乡村振兴示范镇。

8.“四小园”建设项目

实施农村“四小园”生态景观亮化工程,在村民住宅的房前屋后因地制宜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丰富村容村貌形态。

第四节 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着力补齐农村交通、用水、用电、网络、应急等基础设施短板,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实施村内道路建设攻坚行动,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自然村)入户(农户)倾斜。全面实行路长制,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和村内道路建设,强化农村道路桥梁安全隐患排查和交通安全监管,落实管理养护主体责任。加快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推进农村公路联网升级改造,力争到2025年三级及以上农村公路衔接高速公路、镇比例达到100%。

实施农村供水保障攻坚行动,加强山塘水库等稳定水源工程建设和水源保护,统筹推进县镇村集中供水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在东石、石正等县城周边地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确保农村饮水安全,2021年完成151个自然村集中供水,实现全县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力争到2025年,实现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加大农村电网建设力度,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推进乡村电力主网、配网和老旧线路设备改造与建设,加强农村各类线网管理。力争到2025年实现农村用电稳定,实现零“低电压”村。

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社会资本公平参与农村光纤网络建设和运营维护,推动光纤进村入户,完成电子商务进村及益农信息社建设任务。力争到2025年,全部行政村网络全覆盖,大力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推动乡村公共服务、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社会建设等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启动建设平远县“三农”大数据平台。

强化农村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络,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范能力,强化行政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消防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做好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等重大事件的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力争到2025年,农村应急体系基本建成。

专栏17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任务

1.农村公路升级建设工程

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推进农村公路联网升级改造,基本实现全县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力争到2025年,平远三级及以上农村公路衔接高速公路、乡镇比例达到100%。

2.农村供水保障巩固提升建设工程

全力推进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推进以城市供水管网延伸和规模化供水工程为主、小型标准化供水工程为补充的农村供水保障网络。到2025年实现县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3.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

推进乡村电力主网、配网和老旧线路设备改造与建设,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力争到2025年实现农村用电稳定,零“低电压”村。

4.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实施宽带乡村工程,推进5G网络入乡进村。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大力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力争到2025年,全部行政村网络全覆盖。

5.农村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完善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网络,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范能力,强化行政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消防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力争到2025年,农村应急体系基本建成。

第五节 构建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

一、健全乡村党组织体系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地位,推进落实省委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开展基层党组织达标创优“先锋组织”活动,明确农村党组织对自治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监督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和村民理事会、老人会等的领导及各自的职能、机制。建立县镇党委书记抓农村基层党建责任清单,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优化设置党的基层组织,稳妥有序推进在村民小组(自然村)、村集体经济组织设置党组织。

二、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的乡村治理体系

深入推进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开展示范村镇创建,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做法。

一是以自治为核心,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健全村级议事机制和自治组织,规范完善村规民约,提高村规民约执行率,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能力。推进村委会规范化建设和村务公开“阳光工程”。推动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实行“四议两公开”。推广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民主商议、一事一议”村民协商自治模式。用好现代信息化手段,通过云平台、线上村委会等方式扩大村民参与治理的方式和范围。

二是以法制为保障,把乡村治理纳入法治轨道。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标兵。加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加强乡村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建设,妥善调处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建立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持续打击整治“村霸”等农村地区黑恶势力。持续推进基层正风反腐,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沟通协作。持续推进“平安乡村”创建工作,构建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三是以德治为引领,推动以规立德,净化农村社会风气。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化乡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传播、继承创新优秀传统客家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客家农耕文明新时代内涵。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提质行动,加强农村文明培育,在乡村深入开展“百姓”志愿服务活动宣讲活动,推动县镇村三级文明联创,力争到2025年县级以上文明村占比达98%。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南粤家风”工程,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推广红白理事会做法,发挥村规民约积极作用,加大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治理,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和境外势力渗透活动的打击力度,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预农村公共事务。

三、激发基层和农民主体作用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在党组织领导下发挥自然村村民理事会、新乡贤及其他社会力量的积极推动作用,激发农民内生动力。鼓励基层开展乡村振兴探索试点,及时总结推广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

专栏18构建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重点任务

1.实施基层“先锋组织”活动”

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 县级备案管理,指导基层探索开展党员评星定级管理。

2.“平安乡村”创建工作

持续推进“平安乡村”创建工作,构建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第六节 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一、优先发展农村教育

扩大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全面改善农村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推进高水平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学校建设规划;加快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制度;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强化红色资源教育功能,弘扬传承红色文化,打造成省级红色教育基地,加强青少年红色文化传统教育,推动红色文化进课堂、进教材。

二、提升乡村法律、医疗、养老、住房等公共服务水平

支持革命老区依据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建立健全本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积极打造覆盖乡村的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建立示范性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示范性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推进健康村镇建设,实现所有行政村村建有公建规范化村卫生站;加大农村危房改造保障力度;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行政村“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村内公共服务中心(站);建立完善村级事务代办员制度。

三、提升城乡公共就业服务水平

制定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就业的工作方案,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推进就业信息网络覆盖全部行政村,促进农民工多渠道转移就业,打造高水平的乡村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土地承包、宅基地使用、集体收益分配等权益。坚持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大对革命老区农村低收入群体就业技能培训和外出务工的扶持力度。

四、实施城乡社会关爱工程

统筹城乡社会救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推进乡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开展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行动,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三留守”人员基础信息台账,提供专业化服务。落实志愿服务条例,大力推动各类志愿服务下乡。完善城乡低保对象认定方法,适当提高低保标准,落实符合条件的“三红”人员(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烈士老年子女、年满60周岁农村籍退役士兵等人群的优抚待遇。

第九章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动农村体制现代化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第一节 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依法保护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建立健全土地承包权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机制,确保现阶段不以退出土地承包权作为农户进城落户的条件。继续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扫尾及数字化建档管理工作,加快土地确权登记成果应用,进一步升级优化农村产权流转管理服务平台,完善土地经营权纠纷调解仲裁机制,进一步化解土地经营权矛盾纠纷。开展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示范片创建,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规模经营效益和效率。大力支持土地流转较好的地区实施相关涉农项目,优先将承担土地流转试点、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的镇、村纳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农业特色专业镇、专业示范村扶持范围。全面推进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鼓励、支持和引导农村承包土地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流转,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第二节 稳慎开展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建立健全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宅基地审批管理工作。开展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探索农村宅基地分配、审批、监管、流转、退出等运行机制。

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探索通过整理、复垦、复绿等方式,对退出的宅基地有序开展整治,深入推进旧村庄改造,遵循房屋产权调换和货币补偿相结合的市场化补偿原则,明确征收农村集体土地上房屋的补偿标准。

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资源发展符合乡村特点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创意办公、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以及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仓储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

巩固房地一体农村不动产登记确权发证成果,建立和完善房地一体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和确权登记成果数据库,有序对“一户多宅”、超占面积等进行分类认定和处置。

第三节 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一、完善集体产权改革管理制度

开展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对集体所有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产核资,摸清集体家底。做好资产清查核实和数据填报、建章立制、建档管理等工作。明晰农村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关系。构建在村(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村(社区)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的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实集体资产所有权。在全面清产核资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将农村集体资产的所有权确权到不同层级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并依法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加强乡镇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充实农村财会队伍,完善农村会计管理体制,推动农村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账目分离、独立核算。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机制。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的具体程序、范围、方式、标准和办法,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登记备案机制。

二、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

将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份额的形式量化到本集体成员,确权到户,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制,完善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所持有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的更多有效实现形式。开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项改革省级试点建设,以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有效实现形式为重点,持续开展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配套落实财政扶持、税费减免、金融创新、用地保障、结对帮扶等综合支持政策,探索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践模式。

三、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机制

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前提下,允许农村存量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允许村集体依法把有偿收回的闲置宅基地、废弃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转变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优先入市,让土地在流动中实现其应有价值,增加农民和村集体的财产性收益。推动连片开发区域土地依法合规整治入市。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真正做到城乡土地同地同权。健全完善农村土地产权交易制度,建立兼顾各方利益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落实土地出让收入优先支持乡村振兴政策。

第四节 保障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供给

强化乡村振兴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项目,优先保障用地、优先批准立项。将落实点状供地政策情况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内容,实行“农业+”混合供地,有效利用农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全面落实《保障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用地的实施细则》,保障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指标需求。推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公共服务等用地需求,省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应安排不少于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农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平远县将安排不少于10%的用地指标保障乡村振兴新增建设用地需求,优先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和农产品冷链、初加工、烘干、仓储、机库等设施建设用地。落实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政策,合理规划、引导设施农业发展。

在确保县域范围内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前提下,采用分散划块、点状分布的形式供地,有效利用农村零散存量建设用地。支持村(社区)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宅基地整理、旧村庄拆改等方式,腾退集体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合作模式,与龙头企业合作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供应链产业等项目。坚决制止变相改变农用地性质和违法侵占农村土地行为。

用好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全面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拆旧复垦,到2025年完成70%全县农村旧住宅、废弃宅基地、空心村等闲置建设用地的拆旧复垦。全县每年安排不少于10%的用地指标,保障乡村振兴新增建设用地需求,按实际需要提高农业设施用地指标比例,优先保障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县域助农服务综合平台和镇村助农服务中心建设用地安排,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和助农服务体系建设。对利用存量建设用地用于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产地批发市场等项目建设或小微创业园、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农村二三产业的,予以一定用地指标奖励。

第十章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脱贫地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第一节 促进脱贫攻坚政策平稳过渡

一、稳定现行帮扶政策

“十四五”时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行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稳定兜底救助政策,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巩固优化发展类政策,完善产业带动、就业扶持、技能培训、小额信贷支持措施。稳定现有财政投入政策,整合优化现有扶贫专项资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涉农资金等重点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过渡期内脱贫攻坚政策平稳转型、无缝对接、有效衔接。

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

“十四五”时期,继续加大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消费帮扶、教育帮扶、健康帮扶、保障性帮扶等政策支持力度,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对非建档立卡边缘贫困人口,综合运用低保兜底、产业帮扶、就业扶持等措施,防止形成新的贫困人口。建立健全防返贫预警机制,实施分类救助。健全定期评估、正向激励、反向预警三项机制,防止已脱贫人口返贫和边缘易致贫人口致贫。继续加强脱贫地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拓展销售渠道,创新流通方式,促进稳定销售。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加大对脱贫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积极推动以工代赈工作,吸纳更多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完善扶贫资产经营管理制度

按照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保障收益权、落实监督权“四权分置”做好经营性、公益性扶贫资产确权登记工作,健全扶贫资产管理台账和制度体系;探索创新多层次、多样化运营管护机制。完善扶贫资产收益分配制度,经营性资产收益逐步转向支持易返贫易致贫人群以及用于项目运营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公益事业,建立健全到村、到项目、到人的收益分配机制,切实保障集体和农民合法权益。

第二节 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

一、拓宽稳定增收渠道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完善平远地区各类产业园区吸纳劳动力就业管理机制,加强“村企”“校企”招聘对接,深化区域劳务合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电子商务、文创体验等农村新产业,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积极开发就地就近就业岗位,继续办好扶贫车间,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引导有劳动能力低收入人口通过主动参与获得收益。对就业特别困难的人员通过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加强就业失业监测,建立失业事件处置及舆情引导机制。

二、提升自身发展能力

健全技能培训、信息推介、就业服务等帮扶举措。根据低收入人口多样化需求,高质量推动“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实施“乡村工匠”“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健全帮扶项目与低收入群众参与挂钩机制,采取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贴等方式,组织动员低收入群众参与帮扶项目实施。推广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爱心公益超市等自助式帮扶做法。

三、实行分层分类帮扶

对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和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坚持开发式帮扶,帮助其提高内生发展能力,发展产业、参与就业,依靠双手勤劳致富。创新产业帮扶模式,引导脱贫户入股成立脱贫合作社和种养示范基地,将帮扶项目、资金作为脱贫户入股资本金参与产业经营。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和有产业发展能力的脱贫户,依法签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协议,通过发展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让脱贫户享受全产业链分红收益。对脱贫人口中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予以专项救助、临时救助。

四、深化对口帮扶协作

“十四五”期间,推进广州、梅州深化对口帮扶协作,远程教育加大基层队伍人才培训,提升基层队伍人员素质。组织各类亟需的基层人才招聘,强化基层工作力量。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基层工作队伍,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第三节 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紧跟省委省政府全局部署,充分理解镇村在推进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节点和平台功能重要作用。平远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大力发展镇村经济,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践行广东省“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方案,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体系全面转向乡村振兴。力争到2025年,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有机贯通,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一、大力实施驻镇帮镇扶村工作

按照省的工作部署,平远县12个镇均纳入驻镇帮镇扶村帮扶工作范围,分为7个重点帮扶镇和5个巩固提升镇。其中仁居镇、东石镇、大柘镇分别由省军区政治工作局、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组团帮扶,长田镇、热柘镇、八尺镇、差干镇由市直单位牵头组团帮扶,其余巩固提升镇由该县自行组团落实“一对一”结对帮扶。帮扶平远的12支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共67个帮扶单位、75名成员已经完成进驻,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有序铺开,深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二、大力发展镇村经济

深入推进“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大力促进脐橙、南药、茶叶等本地优势产业跨县集群,在推动现有的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提质增效发展的基础上,优化打造镇域产业发展集聚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小城镇。加强乡镇农产品冷链配送、加工物流中心建设,培育发展乡村产业发展综合服务体,完善收益分配机制,提升镇域经济带动能力。加大政策支持衔接力度,协调财政部门指导各地管好用好省级涉农资金,深入推动农村综合体系改革,强化涉农科研院所科技支撑作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鼓励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提供多元化社会服务,培育乡村美丽经济、生态产业、康养娱乐、休闲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新型村集体经济。

三、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改善农村道路条件,做好村庄道路规划设计,实行农村道路“路长制”,实施“四好农村公路”工程,争创“四好农村公路”省级、国家级示范县。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增强电力输送能力,满足农业、生活用电需求。实施“五美”行动,强化传统村落保护和风貌管控,支持建设一批功能现代、风貌乡土、成本经济、结构安全、绿色环保的宜居型示范农房,发展特色民宿和乡村旅游。完善三级农村物流网络建设,提升农村物流服务水平。建设小型垃圾处理、污水处理、饮水等基础设施,将管护纳入村规民约。提升平远县乡村公共服务水平,资源优先向贫困地区倾斜,建设农村老托育设施、文旅体育、社会福利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四、践行“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

积极搭建村企结对帮扶平台,充分发挥各类企业等市场主体优势,鼓励其通过村企结对、村企共建等形式,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深入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引导各类企业推进村企合作、镇企合作。支持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各类组织从事扶贫开发事业,发挥扶贫志愿者和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加强社会扶贫平台建设和推广,推动社会力量与相对贫困村、相对贫困户精准对接。做好与“6·30”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平台衔接,完善精准对接服务机制,引进异地社会力量参与帮扶,推动形成制度化常态化。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农业农村部门统筹协调体制,建立平远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总体指导和协调。督促镇政府把“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业绩纳入领导干部考核指标,全面领导镇、村的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完善考核奖励机制。县委县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农业发展第一线,加强对农业各领域现实问题的调查研究,掌握新情况,研究新举措,解决新问题。建立完善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综合协调,强化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会商制度,搞好协调配合,提高服务意识,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承担职责,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服务效率。

第二节 强化政策落实

充分发挥政策惠农增收效应,强化惠农政策监督落实,确保惠农政策全覆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业补贴的各项政策,强化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创新管理服务,加强监督检查,把各类补贴政策、农业项目执行好、落实好,发挥政策的激励、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加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监管,深入开展加重村级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担的专项整治,严肃查处损害农民利益的违规违纪行为,建立和完善农民负担监管和农民权益维护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农业补贴对象、种类、资金发放的监督检查,严禁将补贴资金用于抵扣农民交费,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与目标价格制度,确保补贴政策落到实处,有效激发种粮积极性与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强化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加强对农业政策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与整改,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第三节 加大资金投入

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健全稳增长、多元化、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拓宽农业资金投入渠道,确保财政资金对农业的投入只增不减,提高资金使用的精准度与综合效益。坚持资金优先保障乡村振兴,做好安排投入乡村振兴建设的资金,除省市财政资金支持之外,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加大“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的投资力度,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转换财政资金投入方式,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担保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风险补偿等措施,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

第四节 推进依法治农

坚持依法治农、依法兴农、依法护农,以加强立法协调、加强执法监督、加强普法宣传、加强法律服务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落实好中央和省农业农村发展支持保护法治体系,构建权责明晰、指挥顺畅、运行高效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体系,打造高素质农业综合执法队伍。认真执行农业相关法律法规,深入开展农资打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打击非法捕捞等专项行动,依法保护农业资源环境,保证农资、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农业法律法规宣传,强化各级领导干部、涉农部门和农村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提高农户遵守法律和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

附表

平远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表

分类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产业发展

1

广东中裕现代农业生态园项目

开发面积866亩,建设内容包括茶文化园、南药种植、水果蔬菜种植;大型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以及农产品加工厂、现代化车友会户外拓展特色商务会议中心、学习交流培训中心以及客家传统文化基地。

2

梅州和信达农牧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基地建设

计划扩建700头肉牛标准化养殖基地,包括扩建标准化养牛舍大约8000平方米,同时购置配套设施。

3

平远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

对脐橙产业园、南药产业园进行提质增效。

4

梅州市天源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态养殖场建设项目

计划发展60000平方米的黄喉拟水龟生态养殖基地以及基础加工基地。建设内容为石金钱龟的生态养殖龟池、废水利用回收池、温室、孵化室、实验室及配套厂房等。

5

平远县“稻渔”共生示范推广基地项目

计划全县发展“稻渔”共生面积10000亩,其中配套种苗养殖场面积200亩。

6

平远县澳洲淡水龙虾标准化养殖及产品加工项目

计划发展澳洲龙虾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个,总面积400亩并开发龙虾产品。

7

省级高标准生态智慧脐橙种植基地项目

建设1个省级高标准生态智慧脐橙种植基地,完善园区内机耕路、采收便道、蓄水池、喷灌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平远脐橙标准化种植技术并执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平远脐橙栽培技术”、“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治技术”等一系列绿色生态生产技术措施,实现平远县脐橙产业转型升级。

8

柠檬樟种植项目

在大柘、热柘等镇种植推广柠檬樟1.4万亩亩,推动南药产业发展。

9

广霍香种植项目

在热柘、差干等镇县种植推广广霍香0.8万亩亩,主要为种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含道路、灌溉、供电、深加工设备等。

10

粤字号高标准生态茶园建设项目

在石正镇、八尺镇等地,高标准创建一个粤字号生态茶园,按照有机食品生产标准,推广有机栽培技术,不使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采用生物防治控制,生产中加强对投入品的使用检查和监控,加强茶叶初加工、茶产品精深加工、物流批发、恒温贮藏能力、科研展示等要素集聚建设,促进有机茶产业转型升级,将平远有机茶辐射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辐射全县茶叶创新发展和区域品牌提升。

11

低产油茶林改造项目

通过抚育改造、良种良法、整形修剪等多项举措,分类管理,精准施策,力争在2025年完成油茶低改2万亩任务,全面推动平远县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努力实现油茶丰产、高质高效的发展目标。

12

大米精深加工项目

建设3000亩丝苗米种植基地,年产10万吨丝苗米生产线,配套办公楼、科研中心等设施。

13

达诚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计划投入750万元,建设基地机耕道路,新建蓄水池1000立方米,建设5000平方米农场品仓库车间及加工车间,建立一套监测、监控系统,一套食品安全溯源系统。

绿色发展

14

动物疫病净化场建设项目

建设一个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场。在平远县畜牧养殖优势区建设一个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场,推进规模化养殖场动物疫病净化工作,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条件和管理水平,促进全县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15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项目

创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采取生态调控、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和方法,将病虫害危害损失控制在允许水平以下,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农药减量增效,提高绿色防控水平,服务农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

16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

争取创建中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探索完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市场机制,推进规模养殖场源头减量,培育和发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产业,千方百计扩大农用有机肥利用渠道,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数字农业

17

益农信息示范社及县级运营示范中心建设项目

创建1个益农信息示范社,构建县级基础数据资源体系,进行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推进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创建1个县级运营示范中心,为农户开展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和培训服务等服务,充分发挥县域农产品信息下行和农产品上行的桥梁纽带作用。

18

平远县数字农业项目

构建县级基础数据资源体系、进行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推进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

19

广东供销农产品直供配送平远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选址在新建206国道旁,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其中可建筑面积约3300平方米。将打造成县供销社拥有自主产权的县域助农服务平台,集农产品销售贸易、仓储配送、农产品展示展销、农村电子商务、信息发布、检验检测等服务功能,提高为农服务能力。

20

种植基地、加工厂智慧数据联动项目

以八尺镇八尺村、大柘第三工业园为建设地点,建设种植基地、加工厂智慧数据联动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环境测控设备及附件;报警显示设备;安防设备设施;以小型专业农场为定价中心的商城平台(F2B2b);同时支持1000人在线高带宽3年2T空间分布式云空间;带进销存退数据统计,简易账务系统,数据库软件存退数据统计,简易账务系统,数据库软件等。

21

建设农电商仓储配送服务中心

计划投资650万元,租赁土地、购买仓储和加工设备设施,建设一个面积2000平方米,集冷链仓储、南药加工和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电商仓储配送中心。

休闲旅游

22

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项目

推动石正镇、大柘镇、仁居镇、八尺镇等地创建1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示范镇,丰富乡村旅游业态、提升水平,打造更多的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推动平远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

23

文化旅游特色村项目

推动上举镇和泗水镇梅畲村、仁居镇仁居村、八尺镇角坑村、大柘镇黄沙村等建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村,精心打造“一村一品”项目,丰富业态、提升水平,打造特色文化和旅游品牌,推动平远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建设

24

平远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

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开展乡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五美(“美丽村屋”“美丽庭院”“美丽村道”“美丽田园”“美丽河溪”)建设、村道建设、党建文化阵地、文体中心建设、村内巷道硬化、绿化美化亮化村庄、外立面改造等有效提升村庄风貌。

25

平远县北部新城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项目

开展北部新城农房外立面改造,保护修复有历史价值的老屋、古井、古树,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短板,打造平远县美丽乡村示范带。

26

省级乡村风貌示范带建设项目

实施公路提升建设工程,建设G358线湍溪至八尺、梅岭旅游公路,提升“四好农村路”,把龙头景区、红色教育基地、旅游特色村、农旅综合体等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加大星级民宿、农家乐创建力度,逐步构建起酒店、驿站、民宿的梯级接待体系,完善厕所、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乡村风貌示范带建设。2025年基本形成“处处是风景、路路是景道、村村是景观”的全域旅游大格局。

现代农业支撑体系

27

平远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项目

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健全完善质量追溯标准、开展对标达标提质行动;建设智慧农安平台。

28

生产托管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通过政策引导、示范带动,培育多元化、竞争充分的农业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组织,高标准、高质量打造1个生产托管示范基地,着力提高平远县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基础。

附图

1.脐橙产业核心区布局1.脐橙产业核心区布局图.png

2.南药产业核心区布局图2.南药产业核心区布局图.png

3.茶叶产业核心区布局图3.茶叶产业核心区布局图.png

4.油茶产业核心区布局图4.油茶产业核心区布局图.png

5.优质稻产业核心区布局图5.优质稻产业核心区布局图.png

6.地方特色产业布局图6.地方特色产业布局图.png

7.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发展区布局图7.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发展区布局图.png

8.休闲农业产业布局图8.休闲农业产业布局图.png

编制依据

1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

2

《“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工程建设总体规划》

3

《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

4

《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

5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6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3号)

7

《广东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

8

《广东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

9

《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粤发〔2021〕15号)

10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

11

《加快推进广东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粤府办〔2022〕10号)

12

《梅州柚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

13

2020年梅州市统计年鉴》

14

《平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15

《平远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16

《梅州市平远县南药产业园建设规划》

17

《平远县加快推进“房地一体”农村不动产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

18

《平远县2020年统计年鉴》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县纪委监委,县委各部、委、办、局,县人大办,县政协办,

县人武部,县法院,县检察院,各人民团体。






返回顶部
党政机关 政府网站找错 适老化无障碍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主 办:平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粤ICP备05022886号    网站标识码:4414260001

承 办:平远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粤公网安备 44142602000113号粤公网安备 44142602000113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主 办:平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 办:平远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ICP备案:粤ICP05022886

网站标识码:4414260001

粤公网安备 44142602000113号粤公网安备 44142602000113号

您已离开平远县政府门户网,接下来跳转至的页面与本站无关。

页面跳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