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通知,决定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注意:不能作为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并组织制定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 3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李金明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抗原检测应该用在高风险、高流行率的聚集性感染的人群检测,其他一般人群不要随意做抗原检测。 1.新冠病毒抗原检测的原理是什么? 赵卫:核酸检测测的是新冠病毒内的遗传物质RNA,抗原检测测的是病毒表面的蛋白。 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蛋白包括S蛋白、N蛋白、M蛋白和E蛋白。人体一旦感染病毒,这些结构蛋白可作为免疫原刺激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这些蛋白包含多个抗原表位,可以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可通过抗体检测抗原的存在,从而证明样本中有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的适用样本类型一般为感染部位样本,例如口咽拭子、鼻咽拭子。 2.抗原检测与核酸检测相比有何优缺点? 蔡卫平:抗原检测的手段不仅用于检测病毒,还可以用以检测细菌和真菌等。一直以来,抗原检测都被用于流行性感冒和艾滋病等疾病的快速诊断,操作便利,方法简单,而且出结果速度较快,居民在家就能完成采样和自测。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物质是病毒的核酸,是新冠肺炎患者的确诊标准之一,是目前国内主要的检测手段。缺点是检测所需条件较高,需要医护人员穿上防护服采集样本,并送到专门实验室进行PCR扩增,检测所需时间较长。 与核酸检测相比,抗原检测更容易普及,价格相对便宜。但相比于核酸检测这一“金标准”,其准确度可能较低,出现漏检的概率更高一些。因此开展抗原检测有利于早发现,但确诊新冠肺炎仍需要核酸检测证据。 3.抗原检测会出现假阳性或者假阴性吗? 蔡卫平:在抗原检测试剂没有问题的前提下,抗原检测阳性就表示人体内有相应的病原体,而且携带量可能较高。由于核酸检测的敏感性比抗原检测高,只要抗原测出来阳性,就有很大可能核酸检测也是阳性。 假阳性是指检测者体内没携带病原体,但检测结果呈现阳性。抗原检测出现假阳性的概率不高,相反更容易出现假阴性。假阴性就是指漏检,检测者携带病原体,检测结果应该是阳性,但结果呈现阴性。有时候从鼻咽、口咽等上呼吸道取样不一定能取到病原体,或者取样中所含病原体数量较少,都有可能造成假阴性。 4.接种新冠疫苗会不会影响抗原检测? 蔡卫平: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后,紧接着接受新冠病毒的抗原检测,可能出现假阳性。一般不建议居民在接种疫苗的24小时内开展抗原检测。 5.以前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是否影响抗原检测结果? 蔡卫平:抗原检测受既往感染情况影响很小。如果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但体内病毒已清除掉,抗原检测结果会呈现阴性。 来源:梅州疾控



主 办:平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ICP备案:粤ICP备05022886号 网站标识码:4414260001
承 办:平远县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粤公网安备 44142602000113号
主 办:平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 办:平远县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网站标识码:4414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