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在仁居镇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报告
(2014年3月27日)
仁居镇人民政府镇长 王 敏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仁居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建议。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以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生态经济发展之路,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主攻“一城两区”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客家特色古镇,动员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2013年,我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4亿元,同比增长7%;完成农业总产值1.712亿元,同比增长7%;完成镇级税收收入343.64万元,超额完成了县下达的包干任务,完成率达108.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071元,增幅为6.5%,具体表现为“四个进一步”:
一、坚定生态发展之路,镇域实力进一步增强
(一)精致高效农业稳步推进。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我镇全面实施耕山致富三年工作方案,巩固提升慈橙、烤烟、甜玉米、优质稻为主的四大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农民农业收入稳步增长。突出示范带动,发展培育塘头映慈橙基地、白泥径果业基地和鸿泰生态农庄等耕山致富示范点、精致高效农业园。全力抓好慈橙黄龙病防控工作,宣传到位,措施得力,累计砍伐慈橙黄龙病病株2.3万株,治理种植面积450亩,确保了慈橙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业产业得到良性发展。严格按照省、市开展稀土开采、生产、流通环节违法违规专项整治行动的有关要求,全面取缔境内稀土灼烧房,进一步强化矿区巡查监管,共填埋废井67口,摧毁废水池79个,全面拆除了私拉乱搭的供电线路。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开展暖企服务行动工作要求,有效解决广东建艺石材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矿农纠纷及其他涉农问题,保障了企业良好的生产秩序,实现镇企共赢。
(三)旅游服务产业快速增长。根据县委“七镇联动”建设平远“旅游大公园”的规划要求,按照“旅游大公园”核心区服务中心的定位,依托红军纪念园、素庐、古街道等要素资源,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产业,打造极具客家特色的繁荣古镇。深入推进农旅结合,鸿泰生态农庄等生态休闲旅游驿站投入运营,旅游服务接待能力进一步提升,吃、住、行、游、购、娱综合服务格局初步形成,产业惠民初见成效。
二、推进圩镇扩容提质,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
(一)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一是按照客家特色古镇示范点建设的要求,城南新区完成了小区道路路基平整,按照客家民居设计方案建设的安置房全部进场施工。二是投入70多万元基本完成了古民居素庐的主体工程修缮,为下一步有效开发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投资30万元实施了社南河堤清淤工程,疏通河道1.2公里,有效保护沿岸耕地200多亩,扎实推进了县人大对仁居矿区进行综合治理议案的落实。
(二)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一是按照6.5米路面标准组织对3.5公里环北路进行了重新测设,已具备进场施工条件。二是投入170万元完成总长5.8公里的通村道路硬底化工程。三是投资101.19万元完成了新增2000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四是投资300多万元的仁居、邹坊、五福等5个村的农综项目和投资129万元的红山、五里桥灌区小农水项目改造工程顺利进场施工。
(三)城乡环境更加优美。一是重新修编《仁居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严格审批程序,引导建房群众采用住建部门提供的特色民居方案。二是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在十字街专门搭建水果摊档,定点经营,长效治理,切实缓解了圩镇拥堵问题。三是投资100多万元开展“回赠母校一棵树、回报家乡一片林”、植树造林示范点建设和仁居河堤沿线绿化等活动。四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卫队伍管理,垃圾中转站建成使用,收运机制日臻完善。五是在上远圳下片和麻楼香花畲片设立畜禽禁养区,关闭禁养区内养殖场28户,处置生猪1144头,拆除猪舍面积4753m2,发放补偿资金68.66万元,全面完成了县城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整治工作任务。
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一)惠民实事全面完成。一是抓好救灾复产工作。积极筹集资金,尽快修复了“5.19”水灾损毁的道路、陂头、水圳等基础设施;帮助受灾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和家园重建工作,救灾救济资金全部到户到账。二是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与各挂钩单位协调制订了新一轮省定贫困村三年扶贫计划,认真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全面完成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任务,礤头大畲坳“两不具备”整村搬迁圆满完成,木溪、古丁的搬迁任务有序推进。三是认真落实人大议案。筹集资金6万多元解决了黄畲公路路口扩宽的人大议案;投入3万多元对圩镇中山西街东门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彻底解决了下水道堵塞、排水难的问题;颜屋村道实现了道路硬底化。四是社会保障逐步健全。完成了新一轮低保户清理清查工作,清理低保36户94人,新增低保43户77人;投入20万元完成了敬老院厨房改造项目;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1450人,超额完成任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5万多人;二代社保卡制作和发放有序推进。五是成功引进符合办学资质的企业将原城南小学改造升级为镇中心幼儿园;六是八尺至差干110千伏高压线路仁居段架设工作顺利完工;七是顺利完成了广播电视“户户通”安装任务,有效解决了有线电视盲区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一是安全生产常抓不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工作制度,重点抓好稀土、石场矿山的监管工作,全年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二是信访维稳卓有成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原则,加大维稳经费投入,强化干部下访工作,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全年共受理群众来访100多次,矛盾纠纷调解率达97%,办结上级交办信访案件34宗,信访办结率达100%,全镇无非正常到县赴市进省进京信访案件,社会稳定局面良好。
(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一是计生工作扎实开展。镇村干部包村包片包户责任制进一步落实,重点抓好“四术”库存清理,认真开展计划生育集中服务活动,积极推进孕前免费检查,加大社会抚养费依法征收力度,完成了县下达的各项计生任务。二是林业工作有序推进。积极开展林业秩序整顿,严厉打击盗砍滥伐,查处非法砍伐林木案件3起,强化护林员责任考核,扎实开展森林防火工作,全年无山火发生。三是武装工作成绩显著。圆满完成了县武装部下达的征兵任务,送兵同比增长114%。四是组织镇村干部群众开展“五·四”拔河比赛,丰富和活跃了农村文化氛围,倡导了和谐文明新风尚。
四、抓好政府自身建设,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理论素养和工作水平。自觉接受镇人大和社会各界的工作监督,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3件,代表满意率达100%,群众关心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六五”普法全面实施,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完善了招投标工作机制,规范招投标流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阳光操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压缩“三公”经费支出,切实开展小金库专项清理,政务公开常态化、规范化。
各位代表,一年来的成绩,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辛勤努力的结果,得益于镇人大和社会各界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在此,我谨代表仁居镇人民政府向全镇人民,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仁居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镇改革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经济总量小,产业支撑能力不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还需进一步巩固。二是财政收入总量小,财政困难的问题突出。三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较大,贫困户、贫困村脱贫致富任务重,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任重道远。四是矿产资源开发、林权改革等引发的矛盾增多,维稳压力日益增大。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
2014年工作安排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系列会议精神,围绕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的要求,按照县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的部署,紧紧瞄准“一个目标”,牢牢把握“三大抓手”,始终坚守“两条底线”,深入实施“一园两特带动一精”发展战略,以“项目建设年”活动为主要抓手,打好“五大会战”,提升发展环境,壮大实体经济,大力改善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全力创建幸福仁居。
一、以耕山致富为抓手,发展精致高效农业
按照《2013—2015年平远县域耕山致富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基地,全力打好耕山致富大会战。一是发展庄园经济。按照因地制宜和标准化种养的要求,引导龙头企业创办大庄园,带动农民兴办小果园,发展农家乐,开发农业休闲旅游,农旅融合,重点扶持鸿泰生态农庄、上吉农林观光园等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打造一批耕山致富示范点。二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烤烟、优质稻、仙人草、甜玉米等农经作物种植,全力抓好慈橙黄龙病统防统治工作,保住仁居慈橙产业;三是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全力完成投资300多万元的农田综合整治任务,筹集资金兴修水毁河堤、陂头、圳道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29万元的红山、五里桥灌区小农水项目改造工程,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二、抓扩容促提质,建设旅游服务中心
依托仁居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璀璨的红色文化,根据县委、县政府对仁居镇的功能定性,认真实施“123”工程,把仁居建设成为客家特色古镇、“旅游大公园”核心区的服务中心。一是抓好高水平规划。以“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发展空间、优化生态因素、提升城镇品位”为发展方向,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推进《仁居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古镇规划建设。二是推进圩镇扩容提质。着重抓好城南片区安置房建设,积极推进城西片区老粮所改造、河堤取土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城东片区客家特色美食一条街和卫生院扩容提质工程,保护性开发城北片区现存完整的客家特色古建筑。三是提升配套服务能力。鼓励现有食宿行业完善设施,扩大规模,提升品质,并大力招商引资,推动建设一间星级酒店。
三、修路种树搞卫生,提升仁居发展环境
(一)抓交通建设。成立交通建设领导小组,力争年底前全面完成环北路水泥硬底化工程;集中精力,确保完成S331线仁居段扩宽改造征地任务,保证工程无障碍施工;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计划投入140万元,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原则,完成4.5公里村路硬底化。
(二)抓植树造林。一是抢抓春季植树有利时机,发放树苗,引导群众房前屋后栽花种树,抓好宜林荒山、残次林改造和生态公益林建设,继续加大投入建设植树造林示范点。二是继续对稀土废旧矿区进行环境综合治理,种植耐酸碱植物开展复绿工作,并积极争取引进投资项目,加快稀土废旧矿区开发利用。三是强化森林资源管护,进一步强化护林员责任意识,加强对护林员的责任考核。
(三)抓环境整治。一是划定镇级和村级畜禽禁养区、限养区的地点及范围,全面开展整治饮用水源污染和养殖污染大行动,计划投资280万元实施仁居水源保护环保工程。二是建立长效机制,加大力度整治圩镇“六乱”,根本改善圩镇环境秩序,彻底清理中小学校周边乱堆乱放现象。三是进一步规范农村建房报批程序,严格按照规划,引导村民按照客家民居方案实施建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四是严格执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加强环卫管理,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由镇填埋转变为镇转运、县处理。五是实施仁居河堤整治,清理河道垃圾,美化净化河堤两岸,规划建设仁居河圩镇段蓄水工程。
四、抓民生促和谐,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一是继续推进居民医保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确保完成县下达的目标任务;切实做好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和农村青年创业培训服务。
二是进一步规范低保申领管理,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加强殡葬管理,争取年底前完成一块生态墓地建设。
三是积极争取省级教育补助资金,完善仁居中学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50万元完成对镇中心幼儿园的扩建工作,扩大农村学前教育办学规模,争取申报市一级幼儿园。
四是进一步完善镇文化广场建设,增加人文景观,加强公共体育文化服务,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建设和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充分挖掘和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
五是进一步提高计生工作水平,稳定人口低生育率,出台计生工作管理制度,加强计生队伍管理,完善计生工作台账,建立计生综合治理兼职成员单位信息共享机制,全力抓好清理“四术”库存、查环查孕和孕前健康检查工作,确保完成县下达的各项计生指标任务。
六是认真抓好扶贫开发工作,积极争取南沙区榄核镇政府和县林业局的资金支持,实施贫困村文化广场及道路硬底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村级壮大集体经济收入,完成2014年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危房改造任务。
七是强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抓好稀土开采监管,整治非法稀土开采冶炼经营,确保稀土产业依法依规健康发展。
八是通过加大干部“下访”,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减少群众上访;充分发挥退伍军人服务站的作用,重点抓好参战退役人员的安抚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合理的诉求。深入开展“平安仁居”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平安联防工作,促进社会治安稳定。
五、转作风提效能,夯实仁居发展基础
(一)抓好村级换届工作,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按照省、市、县的统一部署,镇党委在注重民意,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前提下,统筹实施村级换届选举工作,100%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村“两委”交叉任职率达97.9%。下一步,我镇将继续抓好换届交接及建章立制工作,确保3月底前全面完成村级换届。
(二)抓好路线教育,提高为民服务效能。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时刻想着群众,经常深入群众,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家的事,腾出更多精力察民情、解难题、促发展,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三)加强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环境。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有关规定,坚决反对“四风”,从强化服务、提高效能入手,抓好机关后勤保障工作,有效降低行政成本,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廉洁自律意识和法纪观念,落实重点岗位廉政风险点防控措施,健全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完善镇机关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充分调动干部队伍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实绩检验干部,对积极努力工作、干出业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有突出成就的给予重奖,同时,对工作懈怠、办事不力、甚至误事坏事的要给予处罚。
(四)严格依法行政,确保权力阳光运行。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各位代表,今年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抓好落实,让我们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为契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团结全镇人民,振奋精神、自我加压、主动作为、全力攻坚,为加快仁居振兴发展,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而努力奋斗!